标题: 长篇小说《四羊方尊喋血记》背后的传奇故事! (您是本帖第4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28 | :0 |
经验:16 |
主帖:8 | 回帖:8 |
注册时间:2025-09-06 |
来自: |
|
国宝四羊方尊的传奇经历
(起点中文网军事连载)1938年,名列十大国宝之一的四羊方尊在宁乡出土,军统从古董商人手中追缴,置于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将军办公室,后收藏在湖南银行银库。日寇进攻长沙,湖南银行携带四羊方尊往沅陵转移,途中受日寇间谍袭击,四羊方尊失踪。
1952年冬,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审阅浩如烟海的文物名录时,想起长沙文夕大火前,在张治中办公室见过的四羊方尊,指示文化部全力寻访。
调查组闻令而动,足迹遍布三湘大地。湖南银行在长沙的旧日门庭,蛛网尘封,空余寂寥;沅陵金库幽深高墙内,亦是杳无踪迹。国宝仿佛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希望黯淡,转机却在凛冽寒风中出现。中国人民银行湖南分行在清理原中央银行一处废弃仓库时,发现一箱挂着“待熔”标记的铜块。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闻信,派首席鉴定专家、饱览古物的收藏大家蔡季襄先生火速奔赴现场。
仓库内光线昏沉,尘埃浮动。蔡老屏息凝神,撬开那只尘封经年的厚重木箱。盖子掀起的刹那,二十余块青绿斑驳、裹挟着岁月铜锈的碎片,赫然撞入眼帘。兽面纹与卷云纹的独特组合,正是失踪已久的四羊方尊。蔡季襄手指剧烈颤抖,抚过冰冷纹路,浑浊老泪夺眶而出,沿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捷报直抵中南海,周恩来推开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件作出批示:“集全国之智,聚能工巧匠,务必重现国宝神韵。”笔力遒劲,字字千钧。
1954年,春回大地,修复国宝的重任,落到文物修复大师张欣如的肩头。面对这堆看似无法复原的千年残骸,他夙兴夜寐,反复推敲,独创精妙的“锡焊分层修复法”。八十余个不眠昼夜,熔锡像银蛇游走,焊点似星芒闪烁,指尖如绣花样精准。每一道狞厉的饕餮纹、每一缕飘逸的卷云纹,如同宿命般回归其位。当最后一片云雷纹铜片严丝合缝地嵌入尊腹,沐浴连绵烽火、历经重重劫难的四羊方尊,终于挣脱碎片的梦魇,在新时代的春光里,劫后重生,华彩再绽。
然而,重生后的国宝里,隐匿着跨越时空的谜题。科学检测揭示:青铜碎片上,凝固大量人类血液成分,如同不散的幽魂。还有一枚殷商时期的鸟形玉佩,其势振翅欲飞。血、玉、青铜的融合,超越了专家的认知,成为暗藏在四羊方尊中的奥秘玄机。长篇小说《四羊方尊喋血记》讲述的曲折故事,拨开了四羊方尊失踪、破碎、重生的历史迷雾……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