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让廉洁之风吹遍寻常巷陌 (您是本帖第7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17 | :0 |
经验:14 |
主帖:5 | 回帖:5 |
注册时间:2025-03-10 |
来自: |
|
谈及廉洁,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似乎这是权力场域的专属命题。然而,廉洁从来不是少数人的独角戏,它如同空气与阳光,渗透在社会肌理的每一处褶皱里。群众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廉洁意识的觉醒与践行,既是党风政风的“晴雨表”,更是社会风气的“压舱石”。在全面推进清廉建设的今天,如何让廉洁从“庙堂之高”走入“江湖之远”,成为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准则,是值得深思的时代课题。
群众廉洁,显于对“潜规则”的坚决抵制。生活中,“办事找关系”“托人走后门”的潜规则如同无形的暗流,悄悄侵蚀着公平正义的土壤。孩子入学托熟人打招呼,就医问诊塞红包求关照,甚至连小区停车都要托人“通融”——这些看似“人之常情”的操作,实则是对廉洁底线的集体退让。曾有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承认“为办事动过找关系的念头”,这种“随波逐流”的心态,恰恰让不正之风有了生存的空间。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需要每个普通人敢于做“逆行者”。
从“廉洁修身”到“廉洁齐家”,群众的廉洁实践还体现在家风传承中。在浙江某古镇,“一钱太守”刘宠的故事流传千年——他任满离任时,百姓凑钱相赠,刘宠仅取一钱作为纪念,其“清廉自守”的家风影响了世代族人。如今,许多家庭将“不贪小利”“不徇私情”写入家训,用日常生活的点滴教育孩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这种润物无声的家风培育,正是廉洁文化最深厚的土壤。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廉洁不是遥不可及的道德高地,而是每个人触手可及的生活准则。当社区志愿者公示每一笔捐款去向,当菜市场摊主拒绝短斤少两,当广场舞队自觉维护公共场地秩序……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都是群众廉洁的生动注脚。唯有让廉洁成为社会共识、化为全民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美好愿景,让清风正气充盈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