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邕城物语|山野来信④胭脂凝玉果流香 (您是本帖第138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3)
|
头衔:注册会员
:12650 | :9 |
经验:5294 |
主帖:1287 | 回帖:1280 |
注册时间:2023-02-13 |
来自: |
|
滔滔邕江,奔涌千年,激荡着城市的脉搏;悠悠岁月,沉淀风华,孕育出无尽的瑰宝。即日起,广西日报匠心打造“邕城物语”专栏,聚焦特色瓜果、田间农产、非遗传承、美食创新、特色工艺、民俗风情。我们将依托广西日报社旗下全媒体矩阵,创新性、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邕城风物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新貌,带您探寻那些藏在我们身边的鲜活故事与蓬勃生机。
当前,首府南宁水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沃柑、火龙果产量居全国之首,香蕉、芒果、荔枝、龙眼、百香果等多种水果产量排名靠前,正在多元探索构建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完整匹配的水果产业体系。
本期“山野来信”,邀您走进隆安县万亩火龙果种植基地,尽享香甜。
隆安火龙果采摘现场。
仲夏清晨,雨后初霁,当晨曦抹开层层薄雾,隆安县丁当镇漫山遍野的绿枝红果映入眼帘。
6月20日一早,广西金福火龙果种植基地场长叶居鸿驾驶着皮卡车,绕着山坡查看火龙果长势。
5000多亩连片的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里,一垄垄墨绿色的火龙果树像田野里游动的巨龙,盘旋在水泥柱上,静待时光孕育出红皮蜜果。
隆安火龙果。隆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卢昱霞 摄
“我们基地红心火龙果今年首次开采,忙不过来!”叶居鸿是基地里的种植管理专家,此刻他正张罗着从震东安置区前来基地务工的工人有序上车,奔赴田间。
隆安种植火龙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8年。当时火龙果如星火般在广袤农田里分拨试种,并逐渐铺开。随着金都1号、红宝龙等品种引进种植,隆安火龙果产量连年上升,成了全区负有盛名的特色水果产业。
承包户在隆安火龙果种植基地里采收当季鲜果。隆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卢昱霞 摄
2014年,隆安县创建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引领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发展。隆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巧艳介绍,目前隆安火龙果种植面积已有7.56万亩,其中连片百亩以上种植基地有123个,总产量23.44万吨,产值18.46亿元。南宁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火龙果产区,市场上每5颗火龙果中就有1颗来自南宁。
在金福果品分选包装冷贮中心,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经理卢桂连与百余名工人接力选果、包装,忙得不可开交。“火龙果开采之后,订单量与日俱增,工人们从早忙到晚。”卢桂连告诉记者,目前每天都有10万公斤鲜果售往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甚至远销到荷兰、意大利等欧洲市场。
盛夏的果实,也从枝头甜到了农民的心间。“一件4块钱,一天能干130多件,大家都抢着干呢。”在分装流水线旁,丁当镇保湾村村民卢媛媛手指翻飞,将一个个火龙果套上网袋后轻放入果筐内。“工作就在家门口,还有空调吹,一个月四五千元工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卢媛媛灿烂地笑着。
工人在分选车间里打包火龙果。
如今,红心火龙果已成为全国各地百姓果盘里的“常客”。
“嘿!就像喝饮料一样,清甜、顺口,你尝了就知道了。”走进广西隆香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已有25年火龙果管护经验的杨生龙热情招呼记者品尝新鲜采收的胭脂玉。只见刀刃切开果实处,两侧果肉红白相间,果香瞬间扑鼻而来,诱得在场众人垂涎。
色如胭脂,味如蜜糖的火龙果品种胭脂玉。隆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卢昱霞 摄
“胭脂玉是这几年的新品种,今年进入丰产期,预计总产量有40万—50万公斤,一公斤能卖20多元。”广西隆香火龙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德环告诉记者,4年前他意识到隆安火龙果需要差异化种植经营,他便从广西农科院引进台湾品种胭脂玉种植,经过几年的试种,现亩产可达2500公斤。
师从台湾农业教授的杨生龙说,为了保证胭脂玉稳产保收,今年他与卢德环采用了不一样的管护技术——给果实套袋“撑伞”,确保果实在生长中不遭受阳光暴晒,不会果裂,个体均匀饱满。
新品种带来新生活。眼下,卢德环的350亩胭脂玉种植基地,承包给十余户农户管护,每年10万—12万元的承包金和提成让承包户赵文能乐得合不拢嘴。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村企合作有股金……近年来,隆安县探索的“五金”带农益农模式鼓了农民腰包、富了村屯。2024年,隆安县火龙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超4亿元,人均增收超2100元。
卢德环与杨生龙请大家品尝胭脂玉。记者 沈程 摄
火龙果装车运往外地。
夏至时分,满载火龙果的货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穿行,宛如一条红色的溪流,从隆安的山坳里淌出,流向城市的超市、电商的仓库、北方的餐桌。曾经靠天吃饭的农户,如今在合作社的账本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傍晚,蹲在自家修建的小楼前,剥开一颗红心火龙果,甜甜的汁水顺着指缝流下,像百姓的日子,淌出了蜜。
6月30日刊发的广西日报南宁观察版报道隆安县火龙果产业。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