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聚焦“急难愁盼”,在解决群众身边事中淬炼过硬作风 (您是本帖第35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
|
头衔:注册会员
:24 | :0 |
经验:12 |
主帖:6 | 回帖:6 |
注册时间:2025-03-20 |
来自: |
|
作风建设从来不是抽象的宣言,而是具体的行动。聚焦“急难愁盼”,是改进作风最直接、最有效、最得民心的切入点。唯有将群众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当作作风建设的“大事”来抓,才能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赢得民心、锤炼队伍、重塑形象。
理清“急难愁盼”线条,作风建设才有方向。改进作风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想当然。群众的心声,是指引作风改进方向的“指南针”。一是俯身听真声。走出“空调房”,扎进“矛盾窝”。推行“四不两直”调研、民情恳谈会、屋场夜话,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让看病难、上学远、办事繁、养老忧等“哽在喉咙”的真心话浮上来。二是畅通连心桥。优化12345热线、网络问政等平台,建立“接诉即办、限时反馈、全程追踪”闭环机制。对“踢皮球”“打太极”零容忍,确保民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三是绘制民情图。定期梳理高频诉求,聚焦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环境等民生领域,以及涉企服务、小微权力等“末梢神经”,让作风改进精准锁定靶心。
推动“急难愁盼”解决,作风建设方显成效。群众关切的“身边事”问题得到解决,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转变成色的“试金石”,也是锻造过硬作风的“磨刀石”。要直击“办事难”,破除官僚主义“中梗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向“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开刀。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砍掉不必要的证明、循环证明,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对群众反映的“踢皮球”问题,要明确责任主体,厘清职责边界,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大力整治“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虚浮之风,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对涉及多部门、跨层级的复杂难题,领导干部要敢于牵头、勇于负责,主动协调、一抓到底,用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代替层层批示的“纸面落实”。
民心所向,正是作风所往。聚焦“急难愁盼”,从解决群众身边事改进作风,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当群众的“揪心事”变成我们的“上心事”,当百姓的“烦心事”成为我们的“必答题”,作风的转变就有了最坚实的依托。群众的眉头舒展了、心气顺畅了,便是作风建设最动人的风景、最响亮的答卷!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