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宜君农民勤劳致富谱新篇 (您是本帖第23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2166 | :0 |
经验:1172 |
主帖:557 | 回帖:544 |
注册时间:2022-02-23 |
来自: |
|
宜君农民勤劳致富谱新篇

在黄土高原的褶皱深处,陕西省宜君县如同一块镶嵌在渭北的翡翠,森林覆盖率达55.18%的生态底色下,一群勤劳的农民正以汗水浇灌希望,用智慧编织幸福。他们在这片沟壑纵横的土地上,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篇章。
一、苹果园里的匠心与坚守
晨曦初露,宜君县东定龙村的果农赵新民已在果园中忙碌。剪枝、疏花、套袋,每一个动作都凝结着世代相传的匠心。这里的苹果生长于世界最佳优生区的核心地带,昼夜温差赋予果实糖分,纯净空气滋养出红润表皮。从传统红富士到新优品种“瑞雪”“香妃”,农民们紧跟技术革新,引入智能灌溉系统与病虫害监测设备,让苹果亩产值从几千元跃升至数万元。电商直播的兴起更让苹果跨越山海,主播张菲菲在镜头前切开脆甜的果实时,评论区涌动的订单不仅是消费认可,更是对农民辛勤的礼赞。如今,苹果收入占果区农民总收入的80%,红彤彤的果实托起了一座座新居、一辆辆农用车,也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二、林间蜂箱奏响生态协奏曲
在寨子村的密林中,寇振荣轻轻揭开蜂箱,金黄的蜂蜜泛着琥珀光泽。宜君森林覆盖率冠绝秦岭以北,椴树、槐花等蜜源植物绵延成海,为养蜂业提供了天然优势。农民们将蜂箱散布于林间,既避免了单一蜜源的风险,又通过蜜蜂授粉促进生态循环。每一滴蜂蜜都蕴含着自然的馈赠与农人的细致:清晨采集、低温过滤、古法酿制,最终成就了“宜君蜂蜜”的纯正口碑。养蜂户年均增收数千元,蜂箱的嗡鸣声与林涛合奏,成为生态经济双赢的动人旋律。
三、多元产业绘就致富画卷
走进榆树湾村的香菇大棚,武改正熟练地翻动菌棒。曾经的玉米种植村,如今依托47个出菇棚和现代化加工链,年产香菇16万公斤,产值80万元,7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而在南堡村的连翘种植基地,3435亩山坡上幼苗迎风舒展,这种根系发达的药材既能固土护坡,每亩又能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生态与生计在此完美交融。中药材种植更是遍地开花,黄芪、柴胡与核桃林间作,土地利用率提升的同时,药效成分更高的林下药材成为市场宠儿,每亩增收数千元。从苹果到蜂蜜,从香菇到连翘,多元产业如同彩线,在农民手中编织出斑斓的致富锦缎。
四、新农人与黄土地的共舞
返乡青年谭战的故事,是宜君农民与时俱进的最佳注脚。他辞去城市高薪,带着“瑞雪”苹果新品种回到家乡,通过电商直播创下40分钟售出2000单的纪录。在他的“田间课堂”里,果农们学习差异化种植、品牌化运营,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火花。而像铜川太初纳原公司这样的企业,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砧苗木”,实现“当年栽树、三年丰产”,让苹果种植成本降低30%,农民的笑容里多了科技的底气。
在这片曾被贴上“贫瘠”标签的黄土地上,宜君农民用双手诠释了“勤劳”的真谛。他们让苹果甜透世界,让蜂蜜流淌金河,让香菇撑起“致富伞”,更让连翘花开出生态经济的春天。每一次弯腰耕作,都是对土地的深情告白;每一声电商订单提示音,都是时代对耕耘者的回响。黄土高坡上的宜君农民,正以永不倦怠的勤劳,将绿水青山谱写成共同富裕的史诗。
0
[此帖于 2025-05-07 17:52 被 11790357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