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民生服务 热辣时评 → “蒋争得”:三十四年,较真!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蒋争得”:三十四年,较真! (您是本帖第33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此帖子由于三个月内未有回复已被系统自动锁定,不允许回复)
宾至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401 黄豆:0
经验:295
主帖:112回帖:156
注册时间:2021-11-18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03-24 18:19 第1楼  
|帮助|
蒋存荣,昭通卷烟厂制丝车间的电气修理工,从事电气修理34年,人送外号“蒋争得”。“争得”二字,是对他工作态度的认可。
争,是态度
生产现场,常能看到他和其他师傅因为设备运行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有人说:“老蒋,差不多就行了,何必这么较真呢?”蒋存荣却一脸严肃道:“争论,是为了共同进步。要是啥都差不多就行,那问题永远解决不了,产品质量如何保证?”





  
对蒋存荣来说,工作争论是日常
他不仅与人争,还与物争。
对于机器设备小故障,哪怕是光电开关、限位开关或是软启故障,他都要找到问题关键。
在某次故障排查中,长时间排查后同事们觉得都排查完了问题不大,可蒋存荣却很坚持,“不行,不解决问题,我决不罢休。一定还有没发现的地方。”最终,他凭借丰富经验和执着,找出一个特别隐蔽的软启故障,大家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每每遇到设备故障,蒋存荣提着泛黄掉皮工具包的身影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工具包里各式各样的工具在他手中像是被赋予了生命,甚是“合拍”,面对不同机器故障,总能迅速找到对应的修理“法宝”。





  
蒋存荣提着他的工具包
新员工小李看着蒋师傅手中的工具问:“蒋师,你这工具包可真神奇,感觉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你是咋记住这么多工具用法的呀?”
蒋存荣笑着拍了拍小李的肩膀,悠悠地说道:“小李啊,这每一种工具,都像是一把钥匙,而机器故障就是那上了锁的门。你光知道有哪些钥匙可不够,得琢磨这把钥匙为啥能开这扇门,等时间一长,自然就了然于心咯。”
争,要传承
对于年轻修理工的培养,蒋存荣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法宝”,他会引导大家主动思考,举一反三,主张还是一个“争得”。





  
蒋存荣正在与年轻修理工交流电气维修经验
一次,复杂的机器故障让大家犯了难。修理工小张挠着头,无奈地说:“蒋师傅,这问题太棘手了,我们实在没辙了。”蒋存荣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指着机器上的一处线路循循善诱:“你们看,这部分运行不太正常,大家想想,可能会跟哪些部件有关联?”
大家陷入沉思。小王试探着说:“是不是和旁边这个继电器有关系?”蒋师傅鼓励道:“思路对了,再深入分析分析,继电器在这个环节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会影响到整体运行?”在蒋存荣一步步地引导下,大家逐渐厘清了思路,最终解决了问题。
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悉心教导,蒋师傅把这一份“争得”传给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工作中的蒋存荣
在工厂的改革发展中,“变”是时代浪潮里的强音,推着人不断成长。而有些“不变”,却是守正创新的基石,是先立后破的章法所在。
对于蒋存荣来说,三十四年,“多争一分”才是本分,这是他的不变,也是他的坚守。




内容来源:昭通卷烟厂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