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来宾论坛 → 两位女大学生的“亏本买卖”:“...
本版版主:潇潇黔江雨 | 苹果苹果苹果 | 看晨曦 | 伤心离开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原创] 两位女大学生的“亏本买卖”:“纸箱经济学”撞上社会现实 (您是本帖第609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 (* 此帖子由于三个月内未有回复已被系统自动锁定,不允许回复)
羊角锤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998 黄豆:3
经验:357
主帖:169回帖:175
注册时间:2015-09-15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03-10 08:56 第1楼  
|帮助|
    2月27日,郑州两名女大学生做出了一件让全网忍俊不禁又感慨万千的事。她们将一个学期攒下的网购纸箱整理装车,兴冲冲地骑着共享单车前往废品站,不曾想废纸箱只卖了7.2元,而共享单车的租车费达11元,这一趟“买卖”亏损了3.8元,一个学期的辛苦白费了。

    这场看似荒诞的“纸箱经济学”实验,为当代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生存课。

    这起事件的舆论焦点,本质上是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集体反思。在应试教育体系下,许多年轻人擅长解题答卷,却拙于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题”。当“废品回收”变成需要计算投入产出比的商业行为,当“社会实践”从书面作业变成真实的生存挑战,暴露出教育与社会衔接的薄弱环节。

    两位女生的“亏本买卖”,折射出校园与社会的认知断层。在校园象牙塔里,“积少成多”的朴素观念被简单移植到商业社会,却忽略了时间成本、运输成本等隐性支出。这种认知偏差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运行规则的陌生——在电商平台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纸箱回收”,在线下却需要考量地理位置、交易流程等复杂因素。

    但面对这场“亏本生意”,两位女生的反应值得点赞,她们对此自嘲道:“总结了经验,这学期还攒,走着去卖。”这种在挫折中迅速调整策略的能力,正是应对社会复杂性的必备素质——当年轻人学会用经济学思维考量生活,用商业逻辑处理事务,这是迈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两位女大学生3.8元的“亏本买卖”,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社会生存课,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警示:真正的社会实践不应是打卡式任务,而应创造更多“真刀真枪”的历练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衡利弊、计算成本,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底层能力”。

    作为一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职场人,本人想对在校大学生们提几点建议:一、社会实践别光靠想象:想知道赚钱多难?试试周末去奶茶店打工就懂了; 二、学习永远不亏:期末周突击复习的痛苦,总比被社会毒打舒服吧?三、 保持试错的勇气:现在亏3.8元能当段子,以后亏3800元可能就笑不出来了。




老鼠药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73580 黄豆:46
经验:39148
主帖:275回帖:37205
注册时间:2006-07-12
来自:广西梧州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3-10 10:55 第2楼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