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城市管理漏洞曝光:建筑垃圾偷倒成风,职能部门缘何集体“失明” (您是本帖第565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
(* 此帖子由于三个月内未有回复已被系统自动锁定,不允许回复)
|
头衔:注册会员
:30 | :0 |
经验:6 |
主帖:3 | 回帖:3 |
注册时间:2015-11-01 |
来自: |
|
近日,笔者在来宾市兴宾区明珠花园小区门外拍摄到令人震惊的一幕:数辆满载建筑垃圾的运输车光天化日下,将大量废弃物倾倒在来宾市兴宾区华侨横一路市政道路旁。现场垃圾堆积如山,不仅严重破坏市容市貌,更对市民出行安全构成隐患。令人愤慨的是,尽管《来宾市城区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规定了住建、城管等部门的监管职责,但截至发稿前,来宾市城市管理局、住建局及综合执法大队仍未采取任何执法行动,暴露出令人担忧的监管真空。
职责明确却形同虚设
根据2022年出台的专项整治方案,兴宾区住建局需对违规倾倒建筑垃圾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和“执法处罚”,而兴宾区城管执法大队则承担着“严查乱堆乱倒”“从严从重处罚”的法定职责。然而,当偷倒行为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时,这些部门却仿佛集体“失明”——既未见到巡查人员的身影,也未收到任何整改通知。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与2024年自治区住建厅督查组对兴宾区城管执法大队“严治乱倾倒建筑垃圾”的肯定评价形成鲜明反差。
执法链条断裂引发连锁反应
从建筑垃圾产生到最终处置,本应形成“排放审批—运输监管—违规查处”的完整闭环。但现实中,小区物业未规范管理装修垃圾、运输车辆未密闭运输、消纳场管理缺失等问题交织叠加,而职能部门却长期以“日常巡查”替代精准执法。正如2024年10月曝光的案例所示,偷倒行为往往发生在“监控死角”或夜间,暴露出执法存在明显盲区。此次事件中,市政道路旁垃圾成山的场景,正是执法链条断裂的直观写照。
市民监督亟待制度保障
尽管《来宾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明确赋予市民举报权利,并设立有奖举报制度,但实际执行中,市民往往面临“举报无门”或“线索石沉大海”的困境。此次事件若能通过政务论坛形成舆论压力,推动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执法全过程公开”等长效机制,或可成为破解城市管理顽疾的契机。
结语:莫让“最后一公里”成为“最远一公里”
建筑垃圾治理考验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更关乎政府公信力。当制度规定沦为“纸面文章”,当执法责任异化为“橡皮章”,受损的不仅是城市环境,更是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我们呼吁兴宾区相关部门立即行动,彻查此次偷倒事件,公开处理结果;更需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打破“多龙治水”困局,让每一起违规行为都无所遁形。让来宾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2
|
|
-----------------------------------------------------
本帖发自掌上红豆手机客户端!欢迎手机访问,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fun.gxnews.com.cn/hdappdow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