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预制菜”“承诺不使用预制菜,如有发现一律全桌免单”……近期,玉城一些餐饮店亮出“拒绝预制菜”的告示,还在店门口立牌承诺,向顾客表明自家主打“锅气”和现制现做,这一举措吸引了不少顾客进店消费。
玉林城区一家茶楼在店内显眼位置贴出“拒绝预制菜”告示。
“拒绝预制菜”成餐厅新卖点
1月12日晚,在玉林万达广场四楼的一家啫啫煲店内坐满了顾客,透过大堂透明的窗户,只见8名工作人员正在制作间热火朝天地配菜、炒菜,服务员从小窗口接过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品后送到顾客面前。在该店门口和店内均张贴着“拒绝预制菜”“承诺不使用预制菜,如有发现一律全桌免单”的标识。
该店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希望为顾客提供有温度、有锅气、吃得放心的菜品,于是打出不使用预制菜的口号。去年11月张贴标识以来,店里迎来大量客流,每逢周末都需要排队等位。
在金港路一家广式茶楼,门口、楼梯走道、店内桌面都摆放了“拒绝预制菜”等相关标识。店里座无虚席,不少消费者就是冲着这里热气腾腾的现制菜品来的。工作人员表示,相关标识是近期张贴和摆放的,店里所有餐品都不是预制菜,拒绝料理包、防腐剂。该茶楼前台经理介绍,为了保证出菜速度,他们在后厨投入大量人力。使不使用预制菜,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人力成本。
记者走访发现,“拒绝预制菜”成为不少餐饮商家揽客的一种方式,主打现制现售的餐饮店遍布玉城各个区域,有本地品牌已经开了7家实体店。
消费者支持预制菜“明示”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对于是否使用预制菜,不少餐饮企业依旧讳莫如深。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大润发、金城中心、万达广场等商圈的多家粤菜、湘菜餐馆,工作人员均表示没有使用预制菜。门店内和餐单上也看不到任何菜品标识“预制菜”。
在大润发一家湘菜馆坐满了客人,生意看起来很不错。当记者问,店内的猪血丸子是不是预制菜,餐厅工作人员给出了肯定回答,“如果有消费者问,我们会诚实地告知消费者,但不问的话,我们不会主动告知。”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使用预制菜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但是一些预制菜技术因为不成熟、食材还原度不够等原因,导致预制菜行业鱼龙混杂,顾客对预制菜产生反感情情绪,餐馆不敢标注预制菜,主要是怕影响生意。
去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然而,对很多消费者而言,分辨一家餐厅有没有使用预制菜成了难题,对于预制菜品质更无从鉴别。他们对预制菜的争议主要来自对预制菜制作过程的未知和担忧,并不是抗拒预制菜,而是反对不知情。不少市民表示,相比于预制菜本身,真正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没有选择地被动吃到预制菜。他们也会买预制菜,但下馆子就是希望吃到有锅气的菜,如果还是吃预制菜,就会感觉被欺骗。
规范发展,让预制菜方便更放心
什么是预制菜?范围如何划定?在《通知》中首次明确预制菜的定义: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餐饮环节不愿主动明示使用预制菜,最终的“根”还在产业规范度上。玉林市预制菜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可从四方面推动预制菜市场有序、高质量发展——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的建设,让预制菜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家有“规”可循,有“标”可依;有关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责任,对预制菜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监管、督查;生产企业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差异化产品研发,借助现代科技精准调控预制菜风味、营养、工艺等,严把品质关口;餐厅、商家要精心筛选符合受众口味的优质预制菜,让顾客放心消费。
玉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表示,对餐饮环节主动公示预制菜进行鼓励引导,如果消费者发现商家有用预制菜冒充大厨现炒等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行为,可拨打12315进行举报投诉。(记者 张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