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校园非遗文化传承刮起多彩“民族风” (您是本帖第667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5)
|
头衔:注册会员
:4829 | :96 |
经验:1409 |
主帖:175 | 回帖:1196 |
注册时间:2016-05-16 |
来自: |
|
“咚咚咚……”3月15日下午17时许,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王尚小学的学生们在南丹勤泽格拉县级传承人、学校老师黎明友指导下,手持鼓槌敲打铜鼓、皮鼓,一声声铿锵的鼓声在校园内此起彼伏。

学生们在南丹勤泽格拉县级传承人、学校老师黎明友指导下,敲打皮鼓。

学生们手持鼓槌敲打铜鼓。
据了解,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是白裤瑶群众的聚居区。王尚小学是南丹县着力打造的脱贫攻坚配套工程,是一所主要服务于易地搬迁群众子女的多民族集聚的寄宿制学校,分为小学部和附属幼儿园两个区域,小学部现有学生1586人。
近年来,学校为促进各民族学生交流交往,共同融入祖国大家庭,以“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民族信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办学思想,以文化自信促进民族自信,以文明交流促进民族团结为办学特色,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非遗传承活动现场。
该校开设了铜鼓传承班、皮鼓传承班、陀螺传承班、朵努同声合唱团、民族服饰传承班等17个特色课程,利用下午课余时间开展非遗文化传承训练,让学生们在繁忙的课程之外放松身心,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近年来,师生们编排的独具民族韵味的《瑶童戏鼓》《玩转陀螺》《猴娃闹鼓》等精品节目,先后登上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等舞台。
“学校利用每天下午17时至17时40分的课外时间,让17个兴趣小组开展铜鼓舞、陀螺、刺绣等非遗文化培训,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该校副校长龙盛彬介绍,学生在训练敲铜鼓和跳铜鼓舞后,训练用的铜鼓原地摆放在露天训练场,让学生在上下学时也能看见铜鼓,起到激发他们热爱铜鼓,传承铜鼓文化的作用。
近年来,该校被评为广西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广西非遗传承教育示范创建学校、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创建学校、全国乡村温馨校园等殊荣。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潘剑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