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龙州响水,梦里水乡(图文) (您是本帖第1119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0)
|
头衔:注册会员
:27768 | :4 |
经验:632 |
主帖:79 | 回帖:545 |
注册时间:2014-10-08 |
来自: |
|
龙州响水, 梦里水乡
“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冈,依偎着小村庄,蓝蓝的天空,阵阵的花香,怎不叫人为你向往……”相信邓丽君的这首《小村之恋》为多少6070后的人所痴迷和传唱,而龙州响水,则是歌中的真实写照。
龙州响水旧街,建于明清时代。当时作为一座介于龙州与崇左交界的小镇,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水上交通,也曾经商贾云集,鼎盛一时。小镇环绕着山,怀抱着水。左江、瀑布、古镇青石板街、古战壕、古炮台...... 留下了多少岁月的印记。
我是响水旧街人,童年和少年时代就在响水度过。童年的记忆青涩单纯,印象最深的便是响水的青石板街与瀑布了。
(一)青石板街
那时的响水虽然只是一条街的小镇,我们只管叫街头和街尾,但是,整条街是纯一色的青石板街,幽长幽长的。赶圩的日子里,熙熙攘攘的人把石板街踏得光光滑滑的。由于小镇依山而建,有些小坡,我们经常推着自己制作的滑木板车从街的这头滑到街的那头。
就连通向江边的两处码头也全都铺砌青石板,一处较平坦,另一处稍为陡峭,据说当时货船很多,卸货时码头夫赶着挑货,所以石板很长,两三米一条,并铺砌的整整齐齐,以免摔倒。
随着水上交通的衰败及时代的变迁,过去的繁华已一去不复返。再加上文革时代对古建筑及整条青石板街的严重破坏,使得这座本已开始衰落的小镇更是满目疮痍,残缺不全,惨不忍睹。只有残存的几座古建筑、写着“荣安客栈”的字样,以及不足一千米的滑而不亮的青石板街,总算是历史的见证。
但是,正因为是这份残缺,我坚定了留下岁月痕迹的信念。
(二)瀑布
响水瀑布是一个瀑布群,众多大小瀑布镶嵌在小镇周围。数条瀑布直通左江,江面开阔,江水平静。可以荡着小舟从江面直达瀑布,反之亦然。最大的瀑布在深幽的峡谷中,奔流之水忽然从悬崖峭壁上飞流直下,撞击岸石,轰然作响,整个山谷与之共鸣,时高时低,忽远忽近,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满谷氤氲升腾,白雾缭绕,如梦似幻,仙境一般。如果幸运的话,碰上雨后天晴的时节,深潭升腾的白雾在阳光的折射下映现出一道七色的彩虹,恰得好处的挂在瀑布上面,此时的景色可谓美到了极致。
经过了深潭的缓冲后,曾经咆哮的瀑布变得温和起来,慢慢的融入江面。江道弯弯,周边树木掩映,若是春暖花开季节,成片的木棉花与蓝天白云倒影在水中,江边的牛群悠闲地撅着青草,鸟语花香,与瀑布的响声奏响一首大自然绝妙的交响曲。若是盛夏,置身于峡谷中,林荫遮日,水声哗哗,微风习习,野花飘香,乃梦中世外桃源。周末三两知己结伴而行,荡着小舟,哼着小曲;或相对而坐,不置一词,心有灵犀,无声胜有声。用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话再恰当不过: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这是奇妙的境界。小舟沿着瀑布的流向顺势缓缓地穿行,一路景色,尽收眼底,一到江面,突然由窄变宽,平静广阔的江面顿时令人心旷神怡。
响水瀑布是季节性瀑布,冬季,瀑布变小了,却又有另一番风韵,露出的吸水石在阳光的沐浴下长出了层层软绵绵的青草,还有润泽的吸水石经水长年侵蚀冲刷,布满了水槽和石窝。水流渐缓,清澈见底,更显出水的灵性,水草扭动着柔软的腰肢,小鱼三五成群的穿梭于水草之间,追逐嬉戏,或唼喋觅食......
响水依山傍水,连学校也临江而建,四面环水,注定了我小时候整天跟水打交道。学校只有一座石桥与居民区相接,站在桥上可以尽情地欣赏飞流的瀑布。可是,那个时代,是没人会欣赏的。那时的响水完小设有小学和初中。早上,每一班的学生都要朗读。读书声、瀑布声、鸟语声声声入耳,但混杂在一起,却让老师听不出读的是什么。我们也根本无心学习,坐在教室中就能看到奔腾的瀑布,像千军万马,而轰轰的瀑布声响更像是在吹冲锋号,让我们热血沸腾。一到放学,我们就直奔水边,十个八个地爬到瀑布顶面的石头上,然后一跃而下,跳进瀑布的深潭。
我赞美响水瀑布,她勇于穿越深山硅谷,一路奔流,勇往直前,哪怕悬崖峭壁纵身一跃,粉身碎骨,也要把地表撞出一个巨大的深潭,然后急流勇退,融入江河,成为一体,悄无声息,回归宁静。我喜欢这样的壮烈与情怀。
得益于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水路的重新兴起,乡村风貌提升工程的重视,使这座百年小镇,焕发生机。当地开始规划这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瀑布周围建立了果园,筑起了游泳池,办起了农家乐……。
大自然的造化,加上人工点缀,这位深山闺秀,开始惊艳亮相。
自驾从南友高速出发,从南宁到响水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距崇左30分钟以内,交通非常方便。
谨以此文献给60~70年代曾经在龙州响水生活的人们!
2016年7月25初稿于邕
2023年2月7日修改
注:文中图片处注明外,均为本人所拍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