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玉林论坛 → 破除形式主义沉疴,激活基层实干...
本版版主:八叔 | 心静自然凉 | 偶是路人
社区广播站:
  推荐:玉林频道  
  标题: 破除形式主义沉疴,激活基层实干动能 (您是本帖第12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泓霖886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27 黄豆:0
经验:14
主帖:7回帖:7
注册时间:2025-11-05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11-05 11:44 第1楼  
|帮助|
   为基层减负,绝非简单的精文减会,而是一场关乎治理效能提升、干事活力激发的深刻变革。要真正实现基层减负,必须在思想源头、制度建设和实干导向上协同发力,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

    坚持正本清源,筑牢思想根基。 形式主义表象在“形”,根源在“心”,本质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部分领导干部追求“显绩”胜过“潜绩”,将“重视”等同于“开会发文”,将“落实”异化为“填表报数”。因此,必须从思想深处着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厚植“时时放心不下”的为民情怀。要明确“应尽之责”与“应减之负”的边界,让干部清楚“该干什么活、该办什么事、该担什么责”,从而心无旁骛地耕好服务群众的“责任田”。

    强化制度保障,织密减负篱笆。 根治形式主义顽疾,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出台,以21条“硬杠杠”直指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督查过频等基层痛点。然而,好政策更需硬落实。要警惕形式主义穿上“新马甲”,例如,明面的文件会议减少了,但微信工作群的“即时响应”、各类APP的“强制打卡”、口头交办的“隐形任务”却悄然增多,让基层干部陷入“指尖上的忙碌”与“耳边的催促”交织的疲惫循环。制度执行必须精准发力、动真碰硬,坚决铲除形式主义“新变种”滋生的温床。

    树立实干导向,优化考核评价。“指挥棒”指向哪里,基层工作的重心就会落到哪里。若考核评价过度依赖“痕迹管理”,以材料厚薄、打卡次数论英雄,必然导致基层工作重心偏移。必须彻底扭转“唯材料论”“唯数据论”的考核倾向,将评价重心从“做了没有”转向“做得如何”、从“过程留痕”转向“群众是否满意”。要大力推行重实干、重实绩的考核导向,多到田间地头听民声、察实情,让考核真正成为实干者的“助推器”,而非形式主义的“放大器”。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