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原创] 走好驻村服务“惠民路”: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赢得民心 (您是本帖第14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
头衔:注册会员
:219 | :0 |
| 经验:32 |
| 主帖:16 | 回帖:16 |
| 注册时间:2025-04-22 |
来自: |
|
驻村工作是连接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是践行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的“实践课堂”。走好驻村服务的“惠民路”,既需要俯下身子听民意的耐心,也需要甩开膀子解民忧的担当,更需要找准路子促发展的智慧,让每一步足迹都印在群众的心坎上。
一、以“真心”铺就民情联络路,把群众呼声当“指南针”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驻村工作的第一步,是放下架子、走进院子,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要带着“问题清单”入户走访,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更要听“逆耳言”;既要关注“房前屋后”的小事,也要了解“柴米油盐”的难处。比如,记录下农户对产业帮扶的需求、村民对村容整治的建议,把这些“零散声音”汇总成“民生台账”。唯有让群众感受到“干部是来办实事的”,才能打开心扉、讲出实情,让驻村工作始终沿着群众需求的方向前进。
二、以“实干”打通服务民生路,把群众难题当“攻坚令”
驻村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实效上。面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不能“绕道走”“踢皮球”,而要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是基础设施薄弱,就协调上级、相关部门争取资源、资金修通“致富路”;是产业发展滞后,就结合村情引进项目、培育特色,让土地里长出“金疙瘩”;是矛盾纠纷难解,就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化解,让邻里关系重归和睦。就像有的驻村干部为帮村民销售滞销农产品,跑市场、学直播、拓渠道,用汗水换来了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实干,就是最好的“通行证”,群众的笑脸就是对驻村工作最直接的肯定。
三、以“长效”拓宽乡村发展路,把群众期盼当“动力源”
驻村不是“一阵风”,而是要为乡村留下“带不走的工作队”。要避免“短期政绩思维”,既要解决眼前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发展。可以通过培育本土人才、建强村党组织、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比如,帮助村里扩大合作社经营,让村民从“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治理,让“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唯有让发展成果可持续、让乡村活力能延续,才能让“惠民路”越走越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稳稳扎根。
驻村之路,是用脚步丈量责任的“担当路”,也是用真心温暖民心的“情感路”。每一名驻村干部都应牢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田间地头践行使命,在为民服务中收获成长,让驻村服务的“惠民路”,成为通向乡村振兴、民心向背的“康庄大道”。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