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原创] 《山海边城·防城港颂——一座诗意的边疆》 (您是本帖第18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11)
	
	 
 | 
| 
 
	
	
	
	
	 头衔:注册会员  	
   	
 :90212 |   :591  |  
| 经验:34411 | 
 
| 主帖:225 | 回帖:30565 | 
 
| 注册时间:2016-05-12 | 
 
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  | 
 
 
     
	 
 | 
 
  
 《山海边城·防城港颂——一座诗意的边疆》
在中国的西南端,陆地的最后一抹绿色正缓缓沉入海蓝。 
那里有风,从十万大山的叶隙间吹来, 
带着树脂与潮汐的香气; 
那里有海,从北部湾的深处翻腾, 
卷起月光、渔火、古老的梦。
 
那,就是防城港。 
一座生在山与海交界的城, 
一座被风写成诗、被海浪吟成歌的边陲。
  一、山在歌唱
山,在这里不是静止的。 
十万大山如一条沉睡的龙,脊骨连着云与雨, 
山脉的轮廓,是古越人行走的背影。 
黎明从山脊升起,光影一寸寸泼洒下来, 
映在叶尖上,化作露珠,也化作远古的歌声。
 
山里的雾,是时间的呼吸; 
山间的小径,是族人的脉络。 
那里的藤缠树、树拥藤, 
一如民族与土地的依偎。
 
有人说,这山里藏着百草、灵泉与千年古道; 
也有人说,这山像是个沉默的守护神, 
看惯了战争,看惯了边陲的风云, 
却仍然微笑着,任绿意覆盖旧伤。
 
十万大山不止十万峰, 
每一座山都有名字—— 
壮语的、瑶语的、京语的, 
都是对大地的情话。
  二、海在呼吸
海的声音,从不曾停歇。 
白浪滩的浪花像呼吸, 
一拍一合,一涨一落, 
与渔民的心跳同频。
 
海面宽阔如梦, 
阳光在水面碎裂,闪烁如万颗银鳞。 
潮水涌上礁石,发出鼓点, 
那是京族独弦琴的节奏,是大地与海的二重奏。
 
在怪石滩,岩石像诗人的想象: 
笔架山、金龟望海、袋鼠观涛、雄狮守疆…… 
每一块石头都被风雕刻成寓言。
 
傍晚,渔火点起,虾灯映水。 
浅滩上,京族人立于高跷,腰悬竹筐, 
灯光一串串在浪尖闪烁, 
仿佛天上的星辰坠入凡间。
 
夜色渐浓,潮声低吟, 
月亮像是海的眼睛, 
望着人间,温柔而辽远。
  三、人间的歌
在这片海与山之间, 
生活着多声部的民族—— 
汉、壮、瑶、京。
 
他们像四种旋律, 
交织成和弦。
 
壮家的歌嘹亮,唱的是稻浪与情意; 
瑶族的鼓声沉稳,敲的是岁月的根; 
汉人的市井热闹,是咸鱼、辣椒、旧街巷; 
而京族人—— 
他们与海为邻,以风为伴, 
用独弦琴诉说海潮的情绪。
 
琴弦一拨,潮声应和, 
仿佛天地都懂这语言。
 
京族的哈节,是海的节日。 
那一天,渔民会身着彩衣,击鼓起舞, 
祭海神、唱海歌、放纸船。 
纸船飘向天际的尽头, 
托着他们的愿望,也托着祖先的魂。
 
他们不言别离,因为浪会回来; 
他们不惧漂泊,因为海就是家。
  四、边陲的灯火
从山口往南,是北仑河。 
河水安静,流经中越边境, 
一半是中国的歌,一半是越南的梦。
 
东兴口岸的桥,横跨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桥的一头是故乡的呼唤, 
另一头,是异国的风情。
 
街上越语与粤语交错, 
商贩的吆喝声像一支流动的交响曲。 
鱼露、咖啡、榴莲、东盟货物, 
从货架到心间,皆有香气。
 
夜市亮起的灯,是边境最柔软的星。 
渔民、旅人、商贩、孩童, 
都在灯火下说着不同的语言, 
却笑得同样真诚。
 
在这城市,世界没有边界—— 
山连海,海连人,人连梦。
  五、风在述说
防城港的风是有方向的。 
白天,它从山里吹出,带着草木的气息; 
夜里,它从海上涌来,夹着盐与月光。
 
风吹动树叶,也吹动岁月。 
那风见证过秦时的郡县,汉时的海商, 
见证过宋朝盐场的烟火, 
也见证过明代的炮台与清代的渔村。
 
风听过战鼓,也听过孩童的笑声。 
它在六十年代的工地上吹响汽笛, 
在三·二二工程的码头上, 
卷起红旗与汗水的味道。
 
1973年,美国撤军, 
战备港转身成为通向东盟的门户。 
那一年,风终于吹散硝烟, 
留下的是希望的咸香。
 
如今的风,吹拂着港区的吊机、 
吹拂着自动化泊位、 
也吹拂着驶向世界的集装箱船队。
 
它轻轻说: 
“边城不再是边陲, 
海角已成世界的起点。”
  六、时间的潮汐
时间,在这里有形。 
它藏在港口的浪花里, 
藏在古渔村的石板路上。
 
公元前214年,这里属于象郡。 
汉武帝时,海商初现。 
唐人说:“岁有波斯舶至。” 
原来防城港早已与远方对话。
 
宋设巡检司,“防城”之名始见。 
明清修筑城垣、设防城营, 
盐场繁盛、海防坚固。
 
民国时,战乱如潮; 
新中国初年,山海再起。 
1968年,十万工人汇聚,筑港防敌。 
那一年,海浪拍打礁石如战鼓。
 
但港口天生不会沉默。 
它注定要向外张望。
 
于是,1984年,它迎来了新的风向—— 
开放。 
防城港,从战备转为世界的码头。
 
如今,它是东盟的桥头堡, 
是中国最年轻的滨海地级市, 
货轮穿梭、汽笛连天, 
世界的呼吸,与海风一体。
  七、夜的边界与梦的彼岸
夜晚的防城港,是流动的。 
海浪拍岸,城市的灯光如碎星。 
有恋人并肩在沙滩上听潮; 
有老人倚门听琴声; 
有少年望着远方的灯塔, 
想象着另一片海的模样。
 
城市的喧嚣在夜色里褪去, 
只剩风声与浪声对话。 
有时你会觉得,这不是一座城市, 
而是一首未完的诗。
 
诗里有山的起伏, 
 有海的呼吸, 
 有
 
在这片土地上, 
 历史不是尘封的卷轴
  八、尾声:山海之心
防城港,是中国的心之一—— 
那颗靠近海的心。
 
它懂得防御,也懂得拥抱。 
它有山的沉默,也有海的宽容。
 
从古越的足迹到东盟的贸易, 
从渔歌到汽笛, 
从竹筏到巨轮, 
每一次潮起潮落, 
都是时代的呼吸。
 
有人说,防城港是南疆的一座小城; 
但在风的笔下,它是一首史诗。 
山是引言,海是副歌, 
人是诗句,而风—— 
是那最后一行不肯停下的尾韵。
 
于是,这座城市一直在写, 
写自己,也写我们。
 
——写给山与海之间的梦, 
写给边疆的光, 
写给那永不息的潮声。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