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桂林论坛 → 解“鞭打快牛”之...
本版版主:apple啃一口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解“鞭打快牛”之困 兴实干兴邦之风 (您是本帖第8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严关孺子牛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243 黄豆:0
经验:162
主帖:81回帖:81
注册时间:2024-03-25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10-31 10:13 第1楼  
|帮助|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中,能力突出的干部常被委以重任,成了频频受鞭的“快牛”;而能力平平者却“轻装上阵”,这一“忙闲不均”的怪圈,既透支着实干者的热情,也消解着队伍的整体活力。作为扎根一线的公务员,我深知破除“鞭打快牛”困局,树立正确人才观,方能让实干精神蔚然成风。

“鞭打快牛”的本质,是人才使用的短视与激励机制的缺位。不少单位抱着“谁能干谁多干”的惰性思维,将急难任务一股脑压给“快牛”,却忽视了其身心负荷;更有甚者,考核时“大水漫灌”,评优晋升搞“平均主义”,让“多劳”未必“多得”,“多干”反而“多错”。有的人因连续攻坚项目累倒在岗位上,年底评优却因“众望所归”让渡名额;也有人推诿扯皮却因“无过便是功”安然度日。长此以往,“快牛”难免心生倦怠,“慢牛”更不愿奋进,最终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局。

破解困局,首在树立“人尽其才”的正确人才观。人才使用不是“拉壮丁”,而要精准“量体裁衣”。一方面,需建立清晰的岗位职责清单,明确“必要任务”与“额外负担”的边界,避免“快牛”沦为“万能替补”;另一方面,要打破“唯能力论”的单一评价,既看到“快牛”的攻坚能力,也关注“慢牛”的潜力特长,通过“师徒结对”“轮岗锻炼”等方式助其成长。擅长沟通的同志专司群众工作,精通数据的同志负责乡村振兴台账,“快牛”不被过度透支,“慢牛”也有了成长空间。

激浊扬清,关键要健全“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制度的刚性才是实干的保障。要让考核“精准画像”,将实绩与评优晋升、待遇保障直接挂钩,对招商一线、攻坚前沿的“快牛”,明确“项目落地即优先考核”;对推诿懈怠的“慢牛”,设定“基础任务未完成即停岗培训”。同时,要为实干者撑腰,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区分“无心之失”与“有意之过”,避免“多干多错”的寒心现象。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基层是干事创业的沃土,既需要“快牛”领跑,也需要“慢牛”奋进。唯有破除“鞭打快牛”的桎梏,让人才各得其所,让实干者名利双收,才能激活队伍“一池春水”,让每一份担当都被珍视,每一份付出都有回报,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