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桂林论坛 → 破除“鞭打快牛”...
本版版主:apple啃一口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破除“鞭打快牛”困局,激发实干担当新动能 (您是本帖第7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文小钰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3 黄豆:0
经验:22
主帖:11回帖:11
注册时间:2025-08-29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10-31 01:13 第1楼  
|帮助|
在不少单位或组织中,我们常能看到一种被形象地称为“鞭打快牛”的现象:越是能力强、负责任、肯吃苦的“快牛”,被安排的任务就越重、承受的压力就越大、面临的期望也越高;而一些能力稍逊或作风懈怠的“慢牛”,反而负担较轻,甚至“无事一身轻”。这种基于“能者多劳”惯性思维的人才使用与管理模式,看似短期内提升了效率,实则隐藏着深层次的危机,亟待我们深刻反思并着力破除,进而树立正确的人才使用观,大力弘扬实干精神,营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鞭打快牛”困局的危害是显而易见且多方面的。其一,它严重挫伤了“快牛”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持续的超负荷运转,不仅可能导致身体上的疲惫,更容易引发心理上的倦怠,使其从“快牛”逐渐沦为“疲牛”,甚至产生“干得多错得多、不如不干”的消极心态,造成人力资源的隐性损耗。其二,它助长了组织内部的不公平感和“躺平”文化。当付出与回报不匹配成为常态,当实干者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与激励,便会消解团队的凝聚力,无形中鼓励了投机取巧、避重就轻的行为,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由此滋生。其三,从长远看,这种模式不利于组织的健康发展。它过度依赖少数骨干,未能有效盘活整体人力资源,使得团队抗风险能力下降,一旦“快牛”不堪重负或选择离开,极易导致工作断档、青黄不接,阻碍组织的持续创新与稳步前行。

破除“鞭打快牛”的困局,核心在于树立科学、公正、可持续的正确人才使用观。这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识才的慧眼、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和聚才的良方。

首先,要坚持“人岗相适,量才施用”的原则。 每个人的能力特长、性格禀赋各有不同。优秀的管理者应深入了解团队成员的特点,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确保任务分配与个人能力、职责范围相匹配。既要充分信任并发挥“快牛”的骨干作用,也要注重挖掘和培养“潜牛”,避免将压力过度集中于少数人身上,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体效能的提升。

其次,要建立“赏罚分明,激励有效”的机制。 “能者”固然可以多劳,但“多劳”必须“多得”。这不仅指物质回报,更包括精神荣誉、晋升机会、培训资源等多元化的激励。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确保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位,让付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同时,对于工作懈怠、推诿塞责者,也需有明确的约束和鞭策措施,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

再次,要涵养“包容失误,鼓励创新”的氛围。 实干意味着探索,探索难免伴随风险与失误。对待“快牛”在攻坚克难中出现的非主观故意错误,应多一些理解和容错,保护其干事创业的热情。营造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环境,才能激励更多人才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不断开拓新局面。

破除“鞭打快牛”,绝非否定或削弱实干精神,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激发实干精神。我们倡导的实干,是富有智慧、讲求方法、注重实效的实干,是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可持续的实干,而非竭泽而渔式的盲目消耗。只有当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在公平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其努力都能被看见、被珍视,实干精神才能真正蔚然成风,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总之,“鞭打快牛”实乃管理之大忌,是人才使用观出现偏差的集中体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呼唤更加精细、更加人性化、更具前瞻性的人才管理智慧。让我们勇于打破这一困局,以正确的人才观引领方向,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落实,让“快牛”不失冲劲,让“慢牛”加快步伐,最终形成万马奔腾、共同奋进的生动局面,为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与实干动能。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