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玉林论坛 → 重入云天宫——解码玉林文化地标...
本版版主:八叔 | 心静自然凉 | 偶是路人
社区广播站:
  推荐:玉林频道  
  标题: [原创] 重入云天宫——解码玉林文化地标中的千年匠心 (您是本帖第154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9)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10-23 16:31 第1楼  
|帮助|
重入云天宫——解码玉林文化地标中的千年匠心

       图文:天马行空

       照片摄于2025年9月7日

       2025年9月10日初稿,2025年10月23日成文

       目录

说明

一、 重访云天宫: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二、 根植故土:云天宫的建造初心与文化基因

    1. 血脉相连:台湾同胞的故乡情结与投资历程

    2. 风水密码:地基原石与"金线吊葫芦"的传说

三、 园林雅韵:自然与人文的诗意交响

    1. 松石交辉:千年罗汉松的园林意趣

    2. 鱼乐清波:池沼水景的灵动生机

    3. 游园余韵: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四、 雕刻史诗:广场与建筑细节中的工艺巅峰

    1. 龙表威仪:18.1米花岗岩蟠龙柱的匠心独运

        (1) 初见:广场“顶天立地”之景

        (2) 细赏:石头里的“龙的精神”

        (3) 融景:天地间的“祥瑞共鸣”

        (4) 读懂:石头背后的“文化密码”

    2. 中轴线瑰宝:金鸡报晓与金线吊葫芦的象征体系

        (1) 鸡鸣鼓动,五谷丰登

        (2) 金线吊葫芦,聚气纳财

    3. 左右对称:天地和谐与秩序之美

       (1) 凤凰来仪石雕

       (2) 百鸟朝凤石雕

       (3) 麟趾呈祥石雕

       (4) 龙马铜雕

       (5) 万年灵龟铜雕

       (6) 金马奔腾铜雕

五、 建筑肌理:铜艺窗棂与门楣吊顶中的微观宇宙

    1. 铜窗密码:纹饰中的民俗故事与吉祥象征

    2. 门窗华章:传统工艺与文化传承的璀璨载体

       (1) 传统哲学的具象表达: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2) 名贵木材的文化密码:台湾阿里山红桧木的传承

       (3) 雕刻工艺的巅峰之作:榫卯与多元技法的融合

       (4) 图案内容的文化百科:历史与多元的融合

       (5) 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传统与现代的共鸣

       (6) 创新与传承:传统工艺的现代生命力

    3. 云天宫木吊顶:传统工艺与文化的当代交响

       (1) 材料:自然肌理与文化属性的双重选择

       (2) 工艺:传统技法与创新精神的融合

       (3) 文化:历史记忆与哲学思想的物化

六、 殿内藏珍:奇木、玉雕、瓷器与民俗文化的全景展示

    1. 云天宫建筑特色与整体文化定位

    2. 一楼:天然奇木与宗教木雕的展示空间

       (1) 东厅:天然奇木馆

       (2) 西厅:休憩影视厅与宗教木雕

    3. 二楼:玉石陶瓷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展示

       (1) 东厅:玉石陶瓷馆

       (2) 西厅:台湾文化馆

    4. 三楼:民俗节庆与神话传说的文化长廊

    5. 四楼:木雕工艺与集贤殿的文化殿堂

       (1) 西厅:木雕工艺馆

       (2) 东厅:民俗节庆延伸区

       (3) 中厅:集贤殿

    6. 五楼:暂未开放的神秘楼层

七、 云天宫里的佛国:天圣宝殿与世界最大室内弥勒佛

    1. 天圣宝殿:铜与木的艺术迷宫

    2. 弥勒佛:会笑的铜铸山

    3. 巨佛的诞生:工程与艺术的奇迹

    4. 佛的笑:千面慈悲与文化密码

    5. 殿里的"小宇宙":细节里的文化传承

    6. 离开时,佛还在笑

八、 云天回响:文化地标中的时间对话

    七载之变:建筑永恒与文化流动的思考

九、 历史回顾:云天宫的建设沿革

    1. 建设背景与初衷

    2. 建设过程与阶段

    3. 神秘背景与争议

十、 云天展望:云天宫的文化价值与时代意义

    1. 中华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全景展示

    2. 台湾文化的尊重与“寻根”表达

    3. 两岸文化交流的纽带与桥梁

    4. “天人合一”哲学的当代实践

    5. 云天宫未来展望与发展潜力

说明

我一共进入云天宫内部游览过5次,算是云天宫对外开放后最早一批踏入其内部的玉林人之一。前三次因年代久远,照片早已遗失,记忆也像被蒙上了一层雾,模糊得难以拼凑;第四次是7年前带孩子去的,拍了满满当当的照片,却只是机械地按下快门,并未对云天宫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及精神内核做过深入探寻。2025年9月初,我忽然生出一股强烈的冲动——要再一次走进云天宫,好好解码它背后的故事。游览后历经一个多月的梳理与撰写,终于完成了这篇《重入云天宫——解码玉林文化地标中的千年匠心》的游记。

全文近三万字,不喜长文的网友请慎入。文字和照片将分楼层逐一发布。

此楼的照片,是我历年拍摄的云天宫外观照中的几张。除了这组,后面各楼层的照片若未特别说明,均为我2025年9月7日拍摄的。


2007年



2009年6月21



2016年6月7日



2018年10月5日



2018年11月2日







2020年7月26日



2021年6月6日



2021年6月14日



2022年4月3日



2024年1月7日



2024年2月1日



2024年2月12日



2024年10月5日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3 16:41 第2楼  
暂停,有空再发。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3 17:56 第3楼  
一、重访云天宫: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玉林市的云天宫,这座被誉为“广西的布达拉宫”的巨型仿古宫殿式建筑,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景点。作为中国目前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文化建筑(14万平方米),云天宫主体建筑高达108米,共21层【知识普及:暗合易学数理——21为三阳之数(乾、坤、震三卦各7,共21),108则与"1+8=9"(乾卦阳数之极)相关,也与"108条石雕龙"的景区特色相呼应】由台湾商人投资兴建,历时1520年建成,耗资约30亿元。这座建筑不仅是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更是两岸文化交流的象征性载体。云天宫,作为台湾商人在广西兴建的仿古建筑,通过其浓缩的古今中外传统文化和著名建筑风格,展示了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与台湾民俗文化,构建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本文将以我的重游经历与观察视角,深入探索云天宫背后蕴藏的文化密码与匠心精神。

2025年9月的初秋,当朝阳跃上旗杆之巅,我伫立在云天宫广场的花岗岩地面上,仰望着巍峨的门坊与后方壮丽的宫殿群,思绪飘回七年前那个同样清澈的清晨——那时我也曾站在这里,仿佛就在昨日。当年我是带着孩子一起来的,目的是想让孩子了解我们玉林还有这样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如今再次探访,已多了几分对云天宫文化肌理的探寻渴望。抬头望去,这座集古今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巨型仿古宫殿式建筑,如擎天之柱刺破苍穹,鎏金飞檐在湛蓝天空下折射出流动的光芒,檐角铜铃随风轻颤,恍若千年时光在耳畔低吟浅唱。云天宫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丽的景观设计让人叹为观止,更是一座融合了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殿堂。

七年光阴流转,玉林城早已换了新颜——云天宫对面高楼拔地而起,江南广场绿树成荫,街道上车水马龙,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而云天宫依旧静立在城市中央,像一位沉默的时光守护者。云天宫门坊铸铁大门上的鎏金龙头,始终闪耀着崭新的光泽,金碧辉煌,洁净无尘;前方南流江的水汽氤氲而来,为这座巨型建筑平添了几分“漂浮在地心云彩上”的神秘感。

今天,我不再是走马观花的游客,而是带着对“金线吊葫芦”传说的好奇,以及对台湾同胞故土情结的敬意,来解码这座“中国文化建筑一绝”背后的匠心与深情。


隔江相望云天宫







巍峨门坊与后方宏伟宫殿



门坊铸铁大门上的鎏金龙头总是光亮如新













云天宫上观玉林



云天宫中名贵木材制作的豪华精美的木吊顶和木雕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3 18:00 第4楼  
二、根植故土:云天宫的建造初心与文化基因

1.血脉相连:台湾同胞的故乡情结与投资历程

云天宫正门巍峨耸立,却长年紧闭,游客皆由侧门入内。正如导游所解说,中国的传统重要建筑在日常生活中,其正门通常保持关闭状态,仅在举行重大活动如婚嫁、祭祀时才会开启。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对建筑的尊重,也蕴含着深层的文化意义,旨在确保聚财纳吉,避秽驱邪。穿过侧门,熟悉的古典园林映入眼帘。行走在亭台楼阁之间,触摸着温润的名贵木栏与雕梁画栋的石栏,耳边似乎响起了三十年前台商们返乡考察时的脚步声。这座耗资30亿、历时15年打造的文化巨构——云天宫,最初的蓝图竟诞生于几位台湾商人的思乡梦境。其中一位创始人的祖籍正是玉林,20世纪90年代初,当他带着对故土的眷恋踏上南流江畔,便被这片土地的灵秀之气深深吸引。“要在故乡建一座能传世的文化殿堂”,这个念头如种子般,在几位台商心中悄然生根发芽最终汇聚二十余位股东之力,开启了这场跨越海峡的文化共建。

时光回溯至1992年,选址团队踏遍玉林城郊,最终被南流江畔这块"金线吊葫芦"的宝地打动。相传此处地下暗河如金线缠绕,地表形态若葫芦卧江,暗合"聚气纳财"的风水要义。1998年正式动工那天,祖籍玉林的台商带着阿里山的泥土撒在地基上,寓意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建设过程中,他们坚持从台湾阿里山运来神木,从福建请来石雕匠人,甚至连一根梁柱的弧度都要反复推敲——这份近乎执拗的匠心,让云天宫从图纸变为现实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深情。如今漫步其间,源自台湾海峡彼岸的桧木依旧萦绕着淡淡清香,似在低语一段"根在玉林,情系两岸"的动人传奇。

2.风水密码:地基原石与"金线吊葫芦"的传说

在云天宫所在地勘探时,钻探机深入地下36米处突然发出沉闷的轰鸣,谁也没想到这片红土地下竟藏着一块完整如磨盘的巨型原石。工人以钢钎轻叩,石面骤然泛出金属般的光泽,老工匠不禁惊叹:"此等质地,堪比钻石,实乃千年难遇的风水眼!"这个意外发现让工程停滞三月,最终设计师决定保留整块原石作为地基核心,成就了"石上建宫"的奇观。

民间更流传着"漂浮云彩"的传说:每逢暴雨过后,站在南流江对岸眺望,云天宫仿佛被一层薄雾托起,宛如悬于云端的琼楼玉宇。这种因原石地基与水汽折射形成的视觉奇观,让"云天"之名有了最生动的注脚。如今宫内导游还会指着地砖的特殊纹路告诉你:"这下面就是原石所在,据说站在这里打电话信号都特别强呢!"虽是戏言,却也道出了人们对这块"磁场宝地"的敬畏。当指尖轻抚殿内温润如玉的石柱,似能触摸到穿越岩层的文化脉动,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守护着传统中国人对"天人合一"的古老信仰。

云天宫所在地的地质特征,现在大多解读如下:地下36米深的那块完整的原石磨盘,象征“稳如磐石”的基业;南流江畔、坐北朝南的布局,对应“背山面水”的吉相;整体形似葫芦的形态,则寓意“聚气纳财”的财位。这些自然条件与人文设计的精妙融合,不仅赋予了云天宫深厚的文化意蕴,更使其成为两岸交流的一个象征性地标。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秘,不仅为一睹其宏伟壮丽的外观,更为感受那份源于地理与文化双重意义上的“风水”魅力。


巍峨耸立的云天宫正门









云天宫右侧门(游人皆由此门进出)



云天宫
主殿右侧门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3 18:06 第5楼  
三、园林雅韵:自然与人文的诗意交响

从云天宫侧门“垂花门”踏入的瞬间,眼前的景观便如一幅缓缓展开的古典画卷——广场园林以中轴线为界,将皇家园林的宏伟与江南园林的精巧揉成对称却灵动的“双璧”,东侧是景墙、曲桥、重檐圆亭与四角亭组合的“香榭亲水区”,西侧是组合六角亭、水榭与重檐六角亭构成的“画轴展景区”,东西两侧均环绕着长廊、拱桥、垂花门与马头墙,像两条丝带串联起所有园林元素,形成“虽分犹合”的布局骨架。这种“左右对称却各有千秋”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园林的庄重感,又因细节的差异避免了单调,恰如一首平仄协调的律诗,起承转合间皆有韵味。




云天宫侧门
“垂花门”(游人皆由此门进出)







平衡对称的园林广场































皇家园林的宏伟与江南园林的精巧揉合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3 18:12 第6楼  
1.松石交辉:千年罗汉松的园林意趣

在这幅园林画卷中,罗汉松是最醒目的“画中主角”。入口右侧的“迎宾松”率先迎来访客——粗壮的树干向石板路侧舒展如臂,针叶在晨光中泛着翡翠般的光泽,宛如一位谦谦君子在躬身致意。广场两侧,从台湾阿里山移植而来的千年罗汉松更令人震撼:虬曲的枝干如卧龙盘踞,皲裂的树皮镌刻着三千年的风霜,每一棵都价值不菲。在众多罗汉松中,最负盛名的“罗汉松王”尤为引人注目,其树龄高达2000年,专家对其估价高达1500万元,它不仅是园林中的“活化石”,更是罗汉松家族中的稀世珍宝。

园艺师将罗汉松与黄蜡石的组合运用到了极致:月牙形花池里,松根盘结处错落点缀着黄蜡石,形成“松石互抱”的雅致构图,正应了《园冶》中“有真为假,作假成真”的造园心法。更妙的是回廊转角处的矮化罗汉松,恰好框在窗棂中央,形成天然的“松窗读画”图——透过窗棂望去,罗汉松的枝叶在风中轻舞点染,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将“移天缩地入君怀”的布局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迎宾松






























最近评论 老鼠药 点评: 宫前的臭水沟该彻底治理了! (2025-10-24 10:28)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3 18:15 第7楼  
2.鱼乐清波:池沼水景的灵动生机

如果说罗汉松是园林的“静态灵魂”,那么池沼与锦鲤便是“动态的诗”。亭台楼阁与回廊之间,几方形状各异的水潭由黄蜡石自然砌筑而成,分列于广场两侧,各侧水潭彼此相通。潭中数十尾日本锦鲤游弋,最大的黄金锦鲤足有半米长,尾鳍摆动如丝绸般飘逸。阳光穿透水面,鱼群游动时鳞片折射出细碎金光,与幽暗池底的青石板相映成趣,像撒了一把会动的星星。

潭边亲水台阶上,游人俯身逗鱼,惊得锦鲤骤然摆尾,搅碎满池云影——原本庄重的园林,因这一抹“烟火气”更显生动。水潭与回廊构成“曲水流觞”之韵,潭中点缀着大块黄蜡石,几片睡莲叶托着滚动的水珠,莲叶下锦鲤悠然戏游,波光潋滟间尽显“鱼戏莲叶间”的古典意境。更巧的是黄蜡石驳岸的轮廓,经园艺师巧妙设计,恰似“九狮戏球”,而锦鲤游弋的轨迹宛若舞动的彩绸,将静态造景与动态生灵完美交融。

园林中间的石山是“隐藏的巧思”:由大块黄蜡石堆砌而成的石山,不仅作为水潭的过滤系统,还巧妙地形成了微型瀑布景观。水流自石山顶部倾泻而下,经过黄蜡石层层过滤、加氧,最终汇入下方水潭,这一过程不仅净化了水质,还带来了悦耳的“叮咚”水声,为园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石山上植有各色蕨类与苔藓,湿润的石缝间水流潺潺,仿佛天然山涧,为园林增添了几分野趣。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3 18:17 第8楼  
3.游园余韵: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漫步云天宫园林广场园林,最动人的是“自然与人文的对话”:千年罗汉松的苍劲与古典建筑的雅致相互映衬,池沼的灵动与回廊的静谧互为补充,光影在建筑与地面间流动,形成“静态中有动态,庄严中有生机”的韵律。此处融皇家园林之堂皇与江南园林之玲珑于一体,将“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倚栏回廊,看锦鲤游弋、松影摇曳,听流水潺潺、松风簌簌,忽悟:云天宫园林非止“景观集合”,实乃“生活之诗”——自然生机、人文智慧与游人感知浑然一体,令每个踏入者皆能在“一步一景”中,品悟古典园林之精髓。

风拂铜铃,清音袅袅;远处的“罗汉松王”沐光舒枝,似在低诉千年往事。我愿为园林一客,于“松窗读画”间,聆听自然与人文的和鸣。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3 18:18 第9楼  
未完,待续。
caiqi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25892 黄豆:0
经验:52623
主帖:11回帖:52586
注册时间:2011-08-30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4 08:22 第10楼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4 08:48 第11楼  
四、雕刻史诗:广场与建筑细节中的工艺巅峰

云天宫园林与主殿广场间,巨型石雕、铜雕依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之序错落陈列,游人无不驻足,为其恢弘气势与精湛工艺所震撼。我亦沉醉其间,绕雕塑徐行,七载后再度凝眸细赏。

1.龙表威仪:18.1米花岗岩蟠龙柱的匠心独运

步入云天宫的刹那,目光即被园林广场两侧那两座“刺破云霄”的石雕巨柱所摄——此乃景区最具标志性的“龙表”,亦是我此行最期待的“文化坐标”。

(1) 初见:广场“顶天立地”之景

龙表就立在广场核心区域的中轴线两侧,像两位威严的“迎宾者”。18.1米的高度直插天际,仰头望去,连帽檐都要往后仰到极限才能看到顶端的承露盘;柱身直径1.5米,需得两三人合抱才能环住,单根重量约69吨,站在旁边,连风都带着几分“厚重感”。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两座巨柱竟由整块福建青色花岗岩(当地人叫“青斗石”)雕成——没有拼接,没有缝隙,石头的天然纹理与雕刻的龙身曲线完美融合,仿佛它们本就该“长”在这里,与天地共生。

(2) 细赏:石头里的“龙的精神”

走近细看,龙表的每一寸都藏着工匠的匠心。柱身是一条盘旋飞升的蟠龙,龙身沿着柱体绕了三圈,鳞片用细刀刻得根根分明,龙爪紧紧“扣”住柱身,指节凸起,仿佛正攒着劲儿往天上爬,那股“蓄势待发”的力量,连石头都要“绷”起来了;柱头处雕着一只“一字飞龙”,龙身平直舒展,双翼微微张开,似从九霄破云直下,龙睛圆睁,嘴角带点“傲视群雄”的狠劲,连龙须都雕得纤毫毕现,仿佛风一吹就会飘起来;最顶端的承露盘上,一只腾龙傲立,龙首高高扬起,龙尾卷着承露盘的边缘,龙爪踩着一团“云纹”,寓意“腾飞九天”——三种龙的形态,从“盘”到“飞”再到“腾”,像一段“龙的成长史诗”,把龙的“力量、灵动、至高”诠释得淋漓尽致。

(3) 融景:天地间的“祥瑞共鸣”

龙表从来不是“孤立的艺术品”。它的边,“金马奔腾”的雕塑正扬蹄欲跃,“万年灵龟”的背壳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寿纹,广场上,108条石雕龙散布于各个角落,千年罗汉松的树影轻柔地落在这些龙表的柱身上,与铜鼓的古雅质感相互辉映,共同诉说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风一吹,罗汉松的枝叶沙沙响,龙表的龙身仿佛也动了起来,连空气里都飘着“瑞气环绕”的味道——这哪里是广场,分明是一个“龙的世界”,而龙表就是这个世界的宣示”。

(4) 读懂:石头背后的“文化密码”

龙表的存在,蕴含着云天宫的“文化基因”。其一,呼应“云从龙”的古语——云天宫的地基是一块“宛若漂浮云彩”的巨大原石,龙表立在这里,正应了“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仿佛在向世人诉说:“这里是祥瑞汇聚之地,龙至,云随。”其二,暗合“金线吊葫芦”的风水布局——云天宫选址在风水宝地上,龙表的位置刚好卡在“葫芦”的“蒂”上,像一根“金线”把整个景区的“气”都串了起来,连路过的当地人都要对着龙表拜一拜,说“这是守护我们的‘龙神’”。

离开的时候,我又回头望了望龙表。阳光穿过承露盘的缝隙,洒在龙身的鳞片上,泛着淡淡的青光。风里飘来人间烟火味,龙表的龙睛仿佛也在凝视着我,似在问:“你读懂我了吗?”

其实,不用读懂。站在龙表下,摸着石头的凉意,看着龙身的曲线,听着风穿过承露盘的声音,那种“震撼”已经刻进了骨子里——这岂止是一块石头雕琢的柱子?这是中华民族刻在石头里的“龙的精神”,是中国人对“祥瑞”的向往,对“力量”的崇拜,对“传承”的坚守。

云天宫的龙表,不是“景点”,是“活的文化”。它站在那里,站了多少年,就把“龙的故事”讲了多少年。而我,只是一个“听故事的人”,带着满心的震撼,把这个“石头里的龙”,装进了记忆里。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4 08:51 第12楼  
2.中轴线瑰宝:金鸡报晓与金线吊葫芦的象征体系

(1) 鸡鸣鼓动,五谷丰登

穿过云天宫牌坊中间广场,踏上7级台阶,广场中轴线上一座标志性雕塑豁然跃入视野,金鸡报晓(曾名“金鸡望湾岛”)铜镀金像以重达3.8吨、高达7.8米的傲然身姿雄踞于铜鼓之上,恰似天地间矗立的文化坐标。金鸡镀金羽翼在阳光下流淌着暖金光泽,鸡爪深扣鼓面的力度透过遒劲肌肉线条尽显无遗。设计师巧妙地塑造了昂首东向的鸡首和舒展如扇形屏开的尾羽,从高空俯瞰,其轮廓与中国版图惊人地吻合。这种“以形表意”的匠心,不仅让这尊艺术品成为视觉上的图腾,更蕴含了金鸡报晓的吉祥寓意,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凝聚了民族认同。鸡的五德包括文德、武德、勇德、仁德和信德。文德体现在鸡头上的冠,象征着文雅和尊严;武德则源于鸡足后的距,象征着勇敢和力量;勇德表现为鸡在面对敌人时的勇敢斗争;仁德在于鸡发现食物时的分享行为;信德则体现在鸡守夜不失时,准时报晓。其深意正如《诗经》所寓:风雨如晦的清晨,雄鸡依旧准时啼鸣。恰喻君子身处乱世,持节如磐,不改其志。

金鸡其下的巨型铜鼓直径达3.2米,高2.2米,总重逾5.3吨。铜鼓形制溯自春秋战国时期,为中国古代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所使用之重器与乐器。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技术难度颇高,文化内涵更较其他青铜器丰富多元,寓意深邃。在广西北流市出土的云雷纹大铜鼓,其鼓面直径达到165厘米,重299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铜鼓,被誉为“铜鼓王”。

金鸡傲立铜鼓之上,象征“雄鸡一唱,鼓声震响”。四周环绕四只小铜鼓,寄寓五谷丰登、仓廪丰盈。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4 08:53 第13楼  
(2) 金线吊葫芦,聚气纳财

金鸡报晓铜像后方、主楼前正中轴线上,云天宫园林广场核心处巍然矗立着一座高大、造型奇特的铜雕——“金线吊葫芦”。铜雕通高9.5米,葫芦直径3.6米,重8.88吨。通体以紫铜铸造,经特殊工艺打磨,表面流转温润如玉的光泽。葫芦周身金线缠绕,自上而下轻盈垂落,宛若天工巧织,寓意福禄绵延不绝。

此铜雕塑灵感源于玉林“金线吊葫芦”的天然地理格局。拥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玉林,地貌形似葫芦,自古享有“葫芦宝地”美誉;蜿蜒的南流江如金线环抱,历来被视为聚气纳财的风水宝地。雕像以铜塑形,取悬壶之态,顶部延伸出金线纹饰,既呼应山水形胜,又象征福禄双全的祥瑞吉意,故以传统文化美言“金线吊葫芦”为名。

葫芦底座铸有狻猊承托,周身精雕四灵、八吉祥及十二章纹。底座前方由精雕青石栏呈半环状拱卫,环壁下方浮雕十三条游龙。半圆环正中,手握毛笔与王印者,乃园林内一百零八条神龙(据传云天宫园林广场石雕恰有一百零八条龙)之"龙王",象征其法力浩瀚,可"一笔定乾坤"。环壁上方栏板,以浮雕之艺呈现三王图与十二生肖图,造型细腻入微,栩栩如生。

自前方观之,金线吊葫芦似悬于群龙环抱之中,金光熠熠之葫芦宛如凌驾云端,祥瑞之气四溢。

整座雕塑气势磅礴、寓意深远,不仅彰显精湛铸造之艺,更凝聚中华传统文化中吉祥、富贵、权衡与智慧之深邃象征。葫芦,素为道教仙家之宝,象征天地和合,吸纳万物菁华;而“金线”如天命所归,贯穿其间,寓意四通八达、财源广进。狻猊、四灵与游龙共同拱卫,赋予雕塑镇守与护佑的强大力量;“龙王”执笔点睛,则寓意一念之间可定乾坤大局。整组艺术作品既融合独特地理风貌,又传承深厚文化精神,彰显一方宝地承载历史与希望的非凡气韵。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4 08:58 第14楼  
3.左右对称:天地和谐与秩序之美

目光从中轴线移向两侧,就会发现金鸡报晓与金线吊葫芦两件中轴线重器的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着龙表柱(此章第一个介绍)、凤凰来仪、百鸟朝凤、麟趾呈祥、铜雕龙马、金马奔腾、万年灵龟等石雕与铜雕。这些雕塑不仅体量宏大、工艺精湛,更以“左右对称”的精妙布局,彰显出天地和谐、万物有序的深邃意境。华表柱巍然屹立,庄严之气直贯天地;凤凰来仪与百鸟朝凤之景,尽显祥瑞之气云集、众望所归之态;麟趾呈祥之象,则寄寓着仁德感召之力、吉兆天降之喜。铜雕与石雕错落有致地穿插其间,彼此交相辉映,既承袭了古韵之雅,又彰显出雄浑之势,铺展成一幅壮丽的文化图腾长卷,令人屏息凝神,心生崇仰。金马奔腾,似见骏骥驰骋、一往无前;万年灵龟,静喻长寿安康、德厚行稳。雕塑题材丰赡,各蕴深意,祥禽瑞兽与礼仪器物相融,构筑起一座立体的文化圣殿。它们或昂首屹立,或俯首静卧,姿态万千,栩栩如生,令人恍然步入远古神话与现实交织的奇境。

下面择其中一些雕塑做简要介绍。

(1) 凤凰来仪石雕

“凤凰来仪”石雕为一对,左右放置在云天宫园林中,高4.7米、重33吨,采用福建青斗石制作。凤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灵”之一,羽族之长,不仅象征着吉祥和谐,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据《山海经》记载,凤凰的形象是鸡的形状,全身上下覆盖着五彩斑斓的羽毛,其头部、翅膀、背部、胸部和腹部的花纹分别象征着“德”、“义”、“礼”、“仁”和“信”。此外,凤凰在《礼记》中被描述为能安抚鸟类,使它们不惊动乱飞,而在《庄子》中则有“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的记载,这些典故进一步强化了凤凰作为贤明盛世和万民归顺的象征。石雕与“麟趾呈祥”麒麟石雕共同展现传统祥瑞文化,基座饰有吉祥如意图案及精细的石刻花卉、八宝纹样。















[此帖于 2025-10-24 09:01 被 天马行空来 编辑]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4 09:03 第15楼  
(2) 百鸟朝凤石雕

“百鸟朝凤”石雕成双成对,以福建青斗石雕琢而成,高4.7米,重达33吨。其典故源自“凤为百鸟之王,每逢现世,百鸟环聚左右,齐声鸣唱,宛若万民朝拜圣主”,既象征吉祥幸福,又寓意君主圣明、德高望重者深得人心。石雕基座上,精雕细琢着吉祥如意图案、石刻花卉及吉祥八宝,整体造型与“麟趾呈祥”石雕遥相呼应,共筑云天宫的重要景观。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4 09:06 第16楼  
(3) 麟趾呈祥石雕

“麟趾呈祥”石雕成双,以福建白云石与青斗石雕琢而成,高5.8米,重69吨。坐落于云天宫园林广场右侧(东侧),与左侧“百鸟朝凤”石雕遥相对称,共筑广场中轴线两侧的核心景观。其正前方矗立着广场中央的“金鸡报晓”铜雕,后方则是被誉为“金线吊葫芦”的巨型铜葫芦雕塑,整体布局“左凤右麟、中轴盘龙”,尽显传统风水文化的祥瑞之气。

麒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兽”,象征吉祥、仁德与富贵。“麟趾呈祥”一词源自《诗经·周南·麟之趾》,原指麒麟脚步所至之处皆显祥瑞,后引申为子孙贤德、家族兴旺。云天宫以此为主题,既呼应“金线吊葫芦”风水宝地的传说,也寄托了对国泰民安、福禄绵延的祈愿。

雄麒麟(麒):脚下踏有葫芦、宝扇、犀角、如意等“八宝”,象征财富聚集、镇宅纳福;雌麒麟(麟):脚下雕刻琴棋书画,代表才华横溢、文脉传承。

云天宫中的雕塑作品之一“麒麟踏八宝”,既体现了“财智兼备”的传统价值观,也彰显了云天宫作为文化艺术殿堂的深厚底蕴。

地域与时代价值:石雕面向台湾方向,与“金鸡望湾岛”(金鸡报晓)铜雕共同传递期盼两岸统一的家国情怀,成为连接中华文化与民族情感的象征性景观。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4 09:10 第17楼  
(4) 龙马铜雕

龙马铜雕静立于云天宫园林广场第三侧门两侧,因游客鲜少由此门进出,故而这四匹龙马铜雕不如金鸡报晓、金线吊葫芦、万年灵龟等铜雕那般引人注目,能真正领悟其象征意义者更是屈指可数。故而在此,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述。

l 大小位置云天宫的视觉名片

云天宫园林广场两侧第三侧门门前,分别对称矗立着一对龙马铜雕,作为景区核心文化元素,以“龙头马身、背负河图”的经典造型,成为展示中华文明起源的生动载体。这些铜雕高约1.5米,采用锡青铜铸造,可算是云天宫广场上最小的铜雕,但其独特设计与深厚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云天宫的“视觉名片”。

l 造型特征:龙与马的神异融合

龙马雕像融合了龙与马的神异特征:龙头生双角,龙须飘逸若仙,眼神威严而神圣马身线条流畅如丝,四肢健壮有力,姿态矫健灵动。二者结合,既有龙的威严,又有马的力量,完美诠释了“龙马精神”的内涵。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背负的背甲,上面雕刻着完整的“河图”纹样——这一设计直接关联着伏羲创八卦的上古传说,是雕像文化价值的核心载体。

l 河图纹样:中华文明的符号密码

河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符号,相传伏羲时期,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神秘图案,伏羲据此推演八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云天宫龙马铜雕的背甲上,河图纹样以黑白点的精准排列呈现:

[img]file:///C:/Users/hehui/AppData/Local/Temp/ksohtml34696/wps12.jpg[/img] 中央为土(五、十),象征万物归一;

[img]file:///C:/Users/hehui/AppData/Local/Temp/ksohtml34696/wps13.jpg[/img] 北方为水(一白、六黑),东方为木(三青、八白),南方为火(二红、七黑),西方为金(四黑、九红),严格遵循传统河图书的数理结构。

这些黑白点以浮雕形式精心雕刻,大小匀称、间距恰到好处,纹路清晰可辨,与龙马体态浑然天成,既有神秘庄重之美,又融入现代艺术的简洁风格,实现了传统符号与当代审美的完美融合。河图洛书的数理结构,对应方位与五行,体现了阴阳对立统一与五行相生相克的宇宙规律,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历法、医学等领域的发展。

l 位置与布局:易学哲学的具象化

四尊龙马铜雕对称矗立于广场两侧,与另一侧背负洛书的神龟共同构成“河图洛书”的二元格局,既契合中国传统对称美学,又暗合易学哲学之精髓。这种布局不仅凸显了风水宝地的象征意涵,更与云天宫整体建筑的易学设计(如21层的“三阳之数”、108米的“乾卦阳数之极”)遥相呼应,彰显了“天人合一”的古代建筑理念。龙马“脚踩黄河”的设计,直接呼应“河出图”的传说,象征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传承。

l 文化地位:核心符号与两岸纽带

在云天宫“浓缩中国古今传统文化”的定位中,龙马铜雕占据核心地位。作为游客第三侧门进入的第一视觉焦点,它与神龟、麒麟、凤凰等雕塑构成“四灵”文化体系,象征中华文明的多元融合与精神传承。此外,云天宫由台湾商人兴建,龙马铜雕作为两岸共同的文化符号,成为连接两岸文化认同的纽带,体现了两岸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尊重与传承。

l 艺术价值:工艺与审美的完美结合

云天宫龙马铜雕工艺卓绝,细节雕琢精妙入微——龙头的神韵、马身的流畅线条、背甲的河图纹样,无一不凝聚着工匠的匠心独运。相比天水伏羲庙的龙马雕塑(背负太极八卦且有制作失误),云天宫的龙马铜雕更显精美,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工艺的精湛与现代艺术的创新。其锡青铜材质尽显厚重,造型灵动,既保留了传统神兽的威严之姿,又赋予其现代审美特质。

云天宫的龙马铜雕,以“龙头马身、背负河图”的独特造型,巧妙地将上古传说、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工艺融为一体。它不仅是云天宫的标志性景观,更是中华文明起源与传承的鲜活载体,兼具极高的艺术价值,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任,为游客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窗口。














慕鱼居士的头像
头衔:版主
绿豆:298551 黄豆:11
经验:39687
主帖:1278回帖:25100
注册时间:2003-11-26
来自:广西大北路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4 09:11 第18楼  
牛!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4 09:13 第19楼  
(5) 万年灵龟铜雕

“万年灵龟”铜雕是云天宫核心文化符号之一。作为中国古代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一,灵龟与金鸡、麒麟、凤凰等一同组成瑞兽雕塑群,承载着吉祥、长寿与镇宅纳福的传统寓意。

l 风水布局:天人合一的设计

灵龟位于广场北方玄武位,与东方青龙、西方麒麟(白虎)、南方凤凰(朱雀)共同构成完整的四灵方位,契合“天人合一”理念。云天宫以“金线吊葫芦”为核心,广场中央矗立着9.5米高的铜雕葫芦(福禄),灵龟等雕塑环绕四周,既契合中轴对称美学,又强化了镇水纳财之效,与南流江地理环境相呼应,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l 文化象征:从传统到文明的溯源

灵龟源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作为玄武的象征,它代表着北方水位,寓意镇水、避邪、纳福,与云天宫选址南流江畔“金线吊葫芦”的风水传说相契合;《本草纲目》称其为“甲虫之长”,民间“千年王八万年龟”的俗语凸显长寿,“万年”之名正取永恒、稳固之意;更与龙马并列于河图洛书传说,象征华夏文明起源,体现对传统文化源头的致敬。

l 造型工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万年灵龟铜雕身长5.5米、重8吨,采用黄铜及锡青铜铸造,表面因游客长期抚摸泛着温润金光。造型为缓慢爬行姿态,龟甲纹理细腻,融入云纹或八卦图案,写实与神话结合——既保留传统瑞兽的象征,又具有现代艺术表现力,展现精湛工艺水平。

l 与其他雕塑:文化大同的共鸣

灵龟与麒麟(祥瑞)、凤凰(光明)、金鸡共同构建“吉祥瑞兽”主题,分别代表不同美好寓意;围绕核心对称分布,形成完整视觉体系,风格均为传统神话与写实结合,工艺精湛、材质考究,体现“文化大同”的整体设计理念。

l 文化传承:从符号到体验的转化

灵龟是云天宫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凝聚两岸艺术家智慧,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作为铜雕艺术代表作,它与石雕、木雕共同呈现中华文化,是“无为中有为”理念的具象表达。对游客而言,灵龟更是一个互动符号——许多人轻抚其表面,祈求福气与健康,让文化变得可感知、可体验。

万年灵龟铜雕以深厚文化内涵、精湛工艺及独特布局,成为云天宫的“精神坐标”。它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在当代旅游语境下,借助视觉符号与互动体验,游客得以领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从风水布局到文化象征,从造型工艺到游客体验,灵龟铜雕始终传递着“天人合一”“文化大同”的理念,化作云天宫最具温度的文化符号之一。














天马行空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1252 黄豆:31
经验:5282
主帖:419回帖:3970
注册时间:2006-03-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24 09:15 第20楼  
(6) 金马奔腾铜雕

金马奔腾铜雕矗立于云天宫园林广场最靠近主建筑的两侧,高9.8米,重10吨,是广场最大的铜雕之一,采用纯铜铸造,马匹金属光泽熠熠生辉,威严与灵动兼具。

凌云奔驰于地球上之金马,长3.2米,浮雕地球直径3.6米。底座高1.5米,周长10米,主题为代表世界各大州古文明的著名建筑物与其文化特色:①中国万里长城,②印度菩提伽耶正觉大塔,③埃及金字塔及人面狮身像,④西亚尼尼微城,⑤希腊帕德嫩神庙,⑥罗马竞技场,⑦美州马雅金字塔。寓意:金马凌云飞驰于地球上,日行千里、神采飞扬,祝愿华夏文化、云天风采驰名天下。

金马奔腾铜雕与“金鸡报晓”“麟趾呈祥”“万年灵龟”等共同构成核心景观群,具体分布于主楼前“金线吊葫芦”两侧对称位置,与“金鸡望湾岛”形成“前有金鸡报晓,侧有龙马精神”的布局,凸显祥瑞主题。核心寓意奋进与开拓,象征奔腾不息、马到成功,呼应开拓创新理念;马踏地球模型,寓意胸怀天下、驰骋世界。作为瑞兽铜雕群重要部分,与象征光明、富贵、长寿的雕塑共同构成福禄寿喜财吉祥体系。情感上呼应两岸关系,象征携手共进。马匹姿态腾空奔腾,前蹄扬起,肌肉刻画凸显爆发力,展现龙马精神;底座饰祥云纹,踏地球仪刻经纬线象征立足全球。作为云天宫“铜雕三绝”之一,延续闽南工艺,融合传统祥瑞与现代审美,与龙表、罗汉松等景观映衬,成为游客打卡点。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