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桂林论坛 → 破解基层形式主义...
本版版主:apple啃一口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破解基层形式主义困局:从“痕迹主义”到“实效主义”的转变 (您是本帖第7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JiangQL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41 黄豆:0
经验:94
主帖:47回帖:47
注册时间:2024-08-13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10-20 18:20 第1楼  
|帮助|
开会留痕、拍照为证、材料如山——当“痕迹”从工作手段异化为目的,基层便深陷形式主义泥潭。检查先翻台账、考核重看材料、汇报胜过实干,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逐渐偏离服务群众的初心。

一、困局:当“痕迹”成为目的

基层形式主义虽表现多样,核心症结却高度一致:“以会议落实会议”成常态,时间精力耗在文山会海;“痕迹主义”大行其道,台账、报表、记录挤占办实事的时间。过度留痕消耗着干部干事热情,堆积的材料背后,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搁置,让基层工作本末倒置。

二、根源:扭曲的考核指挥棒

形式主义蔓延,深层在于体制机制的偏差。考核评价体系失准,过度依赖材料、汇报等表象化方式,迫使基层把功夫用在“包装”而非“实干”;层层传导的责任异化为层层加码,重复检查、多头考核接踵而至,基层在责任与资源的失衡中艰难承压,为形式主义提供了滋生土壤。

三、破题:重树实效评价标尺

破解困局需直击根源,重塑工作评价逻辑。核心是树立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标尺,让工作成效由群众评判——群众的笑容,远胜堆砌的材料,才是最真实的成绩单。同时要转变工作方式:削减文山会海、取消冗余考核,让基层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脱,把时间精力真正用在“刀刃上”。

四、转变:从“包装材料”到“解决问题”

评价导向转向“实效”,基层工作重心自然回归本源。干部不必再为应付检查“包装”材料,而是能深耕一线:走访群众摸清实情、聚焦痛点破解难题。这一转变释放了基层创造力,让工作价值重新锚定“解决多少问题、服务多少群众”,而非“开了多少会、填了多少表”。

破解基层形式主义,需刮骨疗毒的勇气,更需久久为功的韧劲。当“痕迹”不再困缚干部,“实效”真正成为导向,基层工作便能回归本真、焕发活力。从“纸上功”到“实地干”,从“忙应付”到“真作为”,这场转变终将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筑牢坚实根基。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