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当学徒的日子 (您是本帖第37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159276 | :25 |
经验:3761 |
主帖:345 | 回帖:1385 |
注册时间:2006-02-22 |
来自:广西防城港 |
|
当学徒的日子
这辈子不是在当学徒,就是在当学徒的路上,这也许是我的宿命。兜兜转转了二十多个春秋,好不容易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满以为就这样驾轻就熟一路干下去,没想到中途却被人“截胡”了。让人想不通的是,接替的原因既不是新老交替(有的人比我年纪还大),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人才,有的甚至一点工作经验都没有。位置没了,我们却不能一走了之。人可以“下岗”,在这里学到的技术决不能“下岗”,必须帮新来的同志弄懂学会,大有那怕是一条牛,也必须拉上树的架势。
为什么我就没此等好事,凡事必须经历一番“磨难”,本来看似一条挺平坦的路,却因种种原因弄得“坎坎坷坷”。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年轻时当学徒时的情景,那时不知道社会的“水”有那么深,更不晓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一直怀着朴素的感情,以为表现好了,师傅自然而然会把技术传授给自己。工作伊始,我都会提前到厂,烧水、擦桌子、扫地、整理工具等从不间断;虽然自己不吸烟,偶尔也买一两包时兴的香烟揣在口袋,作为联络感情之用;脏活累活从不用命令,只要知道师傅意图,都会提前行动;每次出工前,总把相关的工具准备好,一股脑儿往工具袋里塞,宁多勿少,决不能漏掉什么,不怕我的“二八大杠”闹脾气,有意见。尽管鞍前马后,勤勤恳恳,但凡涉及一点技术的,你都沾不上边。不是支开你去干别的事,就是让你完美地错过。有时还故意让你丢点面子,给大家找点乐子。比如说跟师傅那么久了,总得给大伙亮两下子吧。以前的管子在使用前是需要自己开丝牙的,不像现在用胶水粘合就可以。他会随手甩过来一只满是油污的手套,里面装的全是开丝牙用的板牙。“教过你的,你自己操作一下。”望着那瘆人的表情,我不知所措,尽管往牙巢里去塞,但无论如何,开出的丝牙总是不对劲。某人在一旁,却故意不发话,等大家笑够了,才“装模作样”地道出“玄机”:“笨锄(笨蛋),睇清楚滴啰,这板牙是有序号的,你以为望望(看看)就识(知道)了?”末了,还不忘调侃一句:“落到这里,需要的是抓铁笔(铁钎),不是抓钢笔的。”刚工作那会,电脑还不普及,单位做宣传墙报的活儿还需手抄,因为有点文字功底,书写也算凑合,所以常常去帮忙。于是有人背后有话说了,悄悄地将“文化人”的称号给我冠上了(其实就是无用的代名词),把我仅有的一点“自尊”剥落得体无完肤。我深知手上活是弱项,尽管工资微薄,还是咬咬牙自费买了两把管子钳回家练习。没有实验器材,就把家中的管道装了又拆,拆了又装,反复试验。每晚睡觉前,不忘把当天偷“瞄”的技术过一遍“电影”,以便加深印象。
跟师傅久了,接受“考验”在所难免。我记得第一次独立出工,是到一用户家修理水龙头。那户人家全屋上下只有一个龙头,经济应该不会宽裕。其实那龙头也没多大问题,只是水滴频繁了些。我想让他换个新的,但于心不忍;再者,看着连接龙头的那段管子早已锈蚀得不成样子,担心自己技艺不精,弄出个“小孔抠出大螃蟹”的事件来,师傅那边不好交差。如果此时灰溜溜地回去吧,“文化人”的名号从此坐实,以后啥活都不用干了。好在我的榆木脑袋还能够急中生智,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龙头上出了问题,那就在龙头上做文章。乍看这龙头表面完好,那问题一定出在内部。于是我用扳手旋开手柄(以前的老式龙头),发现那抵住出水口的那块胶垫磨损得厉害,估计问题可能出在那里。当时我也不知道那来的勇气,不管三七二十一,迅速将旧的胶垫取下,换上新的。如果再不行,也只能腼着脸皮回去向师傅“负荆请罪”,并接受“再教育”了。在把手柄重新安装的瞬间,我的整个身心都悬了起来。幸亏“苦心人,天不负”,“试验”竟一次成功,这大大提升了我的自信心。使我最终明白了一个道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的需要师傅指点,更多的是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砺,自己悟出的东西更能入脑入心。
因为早年体会过做学徒的“艰辛”,对现在“占据”自己岗位的后来者,我没有保守,几乎可以说是倾囊相授,不会人为地制造许多弯弯绕绕。我始终相信,真正想学点东西的人,你是如何也阻挠不了他进步的;倘若他不愿意学习,你生硬把技能往其头脑塞,他也未必乐于接受。
“辛辛苦苦半生,又要重新走进风雨”,去接受新的技术培训。人生的道路不可能平坦,某项技能并不能保证你就可以坐吃老本,一劳永逸。现在的师傅比我年轻一辈,我并没有觉得有多难堪,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傅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干就尽量干好,诚诚恳恳地当一名学徒。活到老,学到老,这才是人生的王道。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