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作风建设:干部履职的“生命线” (您是本帖第4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652 | :0 |
经验:432 |
主帖:209 | 回帖:207 |
注册时间:2022-01-17 |
来自: |
|
作风是干部的“精神名片”,更是事业发展的“隐形引擎”。从“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历史启示,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对广大干部而言,唯有以过硬作风破除“虚、浮、散”,才能凝聚民心、推动发展,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合格答卷。
破“虚”求“实”,以“真做功”取代“假把式”。 作风不实,万事难成。现实中,有的干部把“说了当做了”“做了当做成了”,满足于开会议、发文件的“纸面落实”;有的搞“形象工程”“政绩盆景”,忽视群众真实需求。真正的作风建设,当以“实”字为要:调研要“身入”更“心入”,少走“安排路线”,多钻“矛盾窝点”;干事要“务实”更“笃实”,从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入手,把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事办出实效。唯有摒弃“虚功”、深耕“实事”,才能让作风建设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治“浮”务“沉”,以“向下扎根”替代“凌空蹈虚”。 “浮”是作风建设的大敌,“沉”才是干事创业的正道。部分干部存在“坐办公室听汇报多、下基层接地气少”的问题,对基层情况“一知半解”,解决问题“隔靴搔痒”。优良作风,重在“沉”下去:要沉到田间地头听民声,像焦裕禄那样“心中装着全体人民”,把群众的“吐槽点”变成工作的“发力点”;要沉到项目一线解难题,像谷文昌那样“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以“钉钉子精神”啃下硬骨头。只有沉下心、俯下身,才能在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中,把作风的“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的“硬支撑”。
去“散”强“严”,以“纪律标尺”划清“行为红线”。 作风涣散,必然滋生问题;纪律严明,方能行稳致远。个别干部存在“上班混日子、遇事推责任”的懒散心态,有的对纪律规矩“不以为然”,在小事小节上“打擦边球”。作风建设,必须把“严”字贯穿始终:要严抓日常,从“迟到早退”“推诿扯皮”等“微问题”抓起,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错误”;要严守底线,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在权力、金钱、人情面前保持清醒,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唯有以严的基调筑牢作风“防火墙”,才能让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每一位干部都应把作风建设作为终身课题,以“实”破“虚”、以“沉”治“浮”、以“严”去“散”,用过硬作风扛起时代使命,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作风动力”。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