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玉林论坛 → 以规矩为尺、以清廉为镜
本版版主:八叔 | 心静自然凉 | 偶是路人
社区广播站:
  推荐:玉林频道  
  标题: 以规矩为尺、以清廉为镜 (您是本帖第7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gougou2024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53 黄豆:0
经验:52
主帖:13回帖:13
注册时间:2024-02-27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09-18 11:13 第1楼  
|帮助|
北宋康定元年,端州知州包拯离任时,面对百姓悄悄送上的端砚,他一声不吭将宝砚掷入江心。这个"掷砚成洲"的传说,在肇庆砚洲岛的粼粼波光中沉淀了千年。而《宋史》中"岁满不持一砚归"的记载,则如金石刻刀,将清官风骨永远铭刻在历史长卷——当权力与私利相遇时,真正的清官永远选择与清风明月同行。

包拯离任时"不持一砚"的选择,绝非偶然为之。他在《书端州郡斋壁》中写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诗句,将清廉视为为政根基。这种价值追求,与儒家"君子不器"的思想一脉相承,更与新时代"不想腐"的机制建设遥相呼应。广东肇庆近年来打造的"包公文化园",将历史故事转化为廉政教育资源,正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实践。

从制度约束到文化浸润,反腐倡廉的堤坝越筑越牢。就像包拯掷砚处形成的砚洲岛,历经千年风浪依然挺立,新时代的"廉洁岛"也在制度与文化的双重滋养中茁壮成长。当年轻干部在警示教育基地凝视包拯画像时,他们读懂的不仅是历史故事,更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站在肇庆七星岩畔远眺,砚洲岛如一方青砚静卧西江。包拯掷砚的传说与"不持一砚归"的史实相互辉映,.为政者的清廉,不在于能创造多少政绩,而在于能否守住内心的澄明。当新时代的干部都能如包拯般,将"不贪为宝"的操守融入血脉,让"足贡即止"的规矩成为自觉,我们必能绘就"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的时代画卷。这或许就是"岁满不持一砚归"给予当代最珍贵的启示——唯有以规矩为尺、以清廉为镜,方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