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年轻干部教育要“量体裁衣”:聚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补短板 (您是本帖第1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33 | :0 |
经验:16 |
主帖:6 | 回帖:6 |
注册时间:2025-09-05 |
来自: |
|
年轻干部教育要“量体裁衣”:聚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补短板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其成长质量直接关系到发展大局。坚持“量体裁衣”,围绕“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靶向补短板,才能让年轻干部在成长赛道上“跑得稳、走得远”。
以“思想赋能”点燃“想干事”的热情,补齐“动力短板”。“想干事”是干事创业的前提,而理想信念是催生动力的“源头活水”。部分年轻干部刚步入岗位时满怀热忱,但在长期工作中易因“迷茫感”“挫败感”陷入“躺平”心态。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需摒弃“填鸭式”理论灌输,转而采用“沉浸式”思想淬炼。可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情景教学”,让年轻干部在重走革命路、聆听英雄故事中唤醒初心;开设“青年干部座谈会”,邀请一线榜样分享成长经历,用“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发共鸣;建立“导师帮带制”,由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一对一疏导思想困惑,帮助年轻干部树立“以实干为荣”的价值导向。通过精准对接思想需求,让“想干事”从“被动要求”变为“主动追求”。
以“靶向培训”锤炼“能干事”的本领,补齐“能力短板”。“能干事”是履职尽责的核心,而不同岗位的年轻干部面临的能力考验各不相同:基层年轻干部需善解“群众难题”,机关年轻干部需精通“政策落地”,招商一线年轻干部需具备“谈判技巧”。若教育内容“千人一面”,必然导致“学用脱节”。因此,需推行“岗位需求清单+课程定制清单”双向匹配模式:针对基层干部,开设“群众工作法”“矛盾调解技巧”等实操课程,组织他们在拆迁安置、信访接待等一线“实战练兵”;针对机关干部,开展“公文写作”“政策解读”专题培训,通过“模拟政策发布会”提升沟通能力;针对招商干部,邀请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授课,讲解产业趋势与谈判策略。让教育内容精准对接岗位需求,才能让年轻干部真正练就“独门绝技”。
以“实践磨砺”锻造“干成事”的担当,补齐“攻坚短板”。“干成事”是检验成效的关键,而许多年轻干部虽有“能干事”的本领,却在“啃硬骨头”时缺乏韧劲。教育需打破“课堂围墙”,把“练兵场”设在重大任务一线。可推行“年轻干部攻坚项目制”,让他们牵头负责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难点工作,在“热锅上蚂蚁”的压力中学会“破局”;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明确“为公失误”与“为私犯错”的界限,打消年轻干部“怕出错、不敢干”的顾虑;实行“成果晾晒制度”,定期通报年轻干部攻坚进展,让“干得好”的受表彰、“干得差”的找差距。通过实践中的“千锤百炼”,让年轻干部在攻坚克难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真正成为“干成事”的行家里手。
年轻干部教育不是“标准化生产”,而是“个性化培育”。唯有紧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核心需求,精准“量体裁衣”、靶向补短板,才能让年轻干部在成长路上少走弯路、快速成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