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玉林论坛 → 以前悔之心,塑造清廉
本版版主:八叔 | 心静自然凉 | 偶是路人
社区广播站:
  推荐:玉林频道  
  标题: 以前悔之心,塑造清廉 (您是本帖第16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a2901927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57 黄豆:0
经验:114
主帖:49回帖:49
注册时间:2021-03-11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09-03 08:12 第1楼  
|帮助|
        俗话说:“马有前悔,人有后悔”,说的是马能够自我预警,当其觉察到前方有潜在危险或判断出沟壑难以跨越时,会本能地选择止步不前。而许多人却不具备这种“前悔”能力,对潜在危险缺乏足够辨识,只知飞蛾扑火般去追逐,不知纠偏正向,直到铸成大错才知道后悔。

  要想事后不懊悔,事前必须谨慎,即要培养“前悔”的能力。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唐代名相姚崇在《五诫》中谈道:“欲无悔吝,不若守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昶官至骠骑大将军,清廉有政声。他曾说:“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即人若受欲望牵引不懂知足,就会受到困窘、屈辱的牵累,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才能不生出令人悔恨的过失。范仲淹为官时,常怀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时时忧虑自己未能尽好职责而对不起百姓,养成了睡前自省检视的习惯。夜寝时,必省日间之事。所为善,则熟寐;不善,则终夜不能安眠,必求所以改之者,终成一代贤臣。

  相反,不知止者,索取再多也终究是南柯一梦,醒来后只剩两手空空,悔之晚矣。南宋宿州太守陈璠贪得无厌、诛求无已,贪腐行为败露后被处以极刑,临刑前索笔作诗:“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

  知“前悔”者,懂得及时对内心进行审视,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党员干部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只有自己常给自己敲警钟,自己和自己斗争,才能最终战胜危险思想。须知天下没有后悔药,不及时通过自省纠偏正向,之后可能只剩“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之哀。要下足修身功夫,时刻自省,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慎独慎微、坚守底线,以临渊履薄的敬畏态度行使手中权力,消除“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之患,避免“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之恨。

  人生如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十分不易,凝结了组织的培养、群众的信任、家庭的支持、个人的付出,理应珍惜拥有的一切,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和定力自律守慎。应牢牢守住一个“慎”字,以“前悔”筑起拒腐防变的堤坝,在敬畏戒惧中成就清廉无悔人生。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