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桂林论坛 → 传承八一精神:筑...
本版版主:apple啃一口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传承八一精神:筑牢民族复兴的精神丰碑 (您是本帖第3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sarlydan2022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435 黄豆:0
经验:280
主帖:138回帖:136
注册时间:2022-09-21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08-27 15:20 第1楼  
|帮助|
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城头的枪声划破夜空,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自此,“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的八一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征程。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八一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其深刻意义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传承八一精神,是坚守初心使命的 “定盘星”
八一精神的核心内核,是中国共产党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的初心使命。南昌起义中,无数革命先辈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并非为个人荣辱,而是为打破 “三座大山” 的压迫,让百姓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种 “一切为了人民” 的价值追求,是八一精神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所在。
在当下,面对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冲击,部分人出现了理想迷茫、信念动摇的问题。传承八一精神,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 “为什么出发” 的答案:它提醒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在科技创新的实验室里、在基层治理的第一线,践行 “为民服务” 的宗旨;它引导青年一代跳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理解 “小我” 与 “大我” 的辩证关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正如脱贫攻坚战场上,无数干部以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的决心攻坚克难,正是八一精神中 “为民奋斗” 底色的当代延续。
二、传承八一精神,是应对风险挑战的 “强心剂”
从南昌起义后的艰难转战,到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从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到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八一精神始终与 “斗争” 相伴 —— 它是面对强敌时 “敢为人先” 的勇气,是陷入困境时 “百折不挠” 的韧性。这种精神特质,在今天依然是我们破解难题、抵御风险的关键支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科技 “卡脖子”、产业链安全、自然灾害等挑战接踵而至。传承八一精神,就是要激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基因:在科技领域,以 “敢为天下先” 的魄力突破技术壁垒,像 “两弹一星” 元勋那样勇攀高峰;在应对风险时,以 “百折不挠” 的意志攻坚克难,如同抗洪救灾、抗击疫情中的子弟兵,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去年河南特大暴雨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筑起 “生命堤坝”,正是八一精神中 “不怕牺牲、勇于担当” 的生动写照。
三、传承八一精神,是凝聚民族复兴的 “向心力”
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八一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深厚内涵,是凝聚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从战争年代 “军民团结如一人” 的鱼水情,到和平时期 “军民同心建祖国” 的共奋进,八一精神始终是汇聚力量的 “磁石”。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传承八一精神,就是要强化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一方面,通过红色教育让青少年了解历史,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革命故事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厚植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弘扬 “军民一家亲” 的优良传统,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让军队建设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如今,各地开展的 “红色研学”“国防教育进校园” 等活动,正是通过传承八一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八一精神不是尘封的过往,而是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唯有传承好这一精神,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凝聚奋斗力量,让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行稳致远,让八一军旗永远在人民心中高高飘扬。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