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让见义勇为精神成为青年的鲜明底色 (您是本帖第12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208 | :0 |
经验:112 |
主帖:56 | 回帖:56 |
注册时间:2024-01-25 |
来自: |
|
7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隆重表彰60个见义勇为英雄模范个人和群体,共82人。表彰大会强调,要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坚持正确义利观,以英雄模范英勇无畏、惩恶扬善、扶危济困、匡扶正义、舍己为人、乐于奉献的崇高品格影响人、感染人、带动人,充分激发社会正气正义。
见义勇为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体现。有的在沼气弥漫的污水井边,明知危险重重,却依然纵身一跃下井救人;有的面对持刀行凶的歹徒,毫无惧色,凭借一身正气直面利刃;有的在海拔 8000 多米、氧气稀薄的珠穆朗玛峰上,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氧气瓶让给陷入险境的陌生人,并全力展开救援……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舍己为人,何为人间大爱,何为对正义的执着坚守。青年应当深刻认识到见义勇为精神对于自身成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让见义勇为精神成为青年的鲜明底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学习与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与价值观。同时,青年要学习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激发内心的正义感与责任感,让见义勇为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
立足本职工作,在“敢为”和“善为”中彰显青春风采。青年立足本职工作,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有挺身而出的勇气和处理问题的智慧。在急难险重中勇当先锋,面对突发公共事件,青年要发挥“排头兵”作用,第一时间主动作为。在抢险救灾中带头冲锋,在发现违法犯罪时及时制止或报警,在群众遭遇危险时果断施救。以小行动积累大正义,让见义勇为精神融入日常。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不等于鲁莽行事。青年要在敢为的前提下进行善为。面对持刀行凶者,若自身能力不足,可优先选择报警并组织群众疏散,而非盲目对抗——这种智慧作为同样是见义勇为精神的理性体现。
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崇尚正义的社会风尚。见义勇为精神,是中华民族义利观的鲜明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召唤的良好社会风尚。青年通过自身行动带动身边人,让见义勇为精神从个体自觉转化为社会共识,让见义勇为榜样力量活起来,传下去,让弱者有人扶、难者有人助、危者有人救、坏人有人斗成为群众身边普遍的社会现象。通过组织青年志愿活动、发起公益项目等方式,将青年凝聚起来,形成群体见义勇为的合力。组建青年应急救援队、开展校园安全巡逻,让更多青年在集体行动中体会担当的意义,使见义勇为成为青年群体的鲜明特质。广泛宣传见义勇为英雄模范事迹,广泛宣传人民群众身边的善行义举,广泛宣传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的关心关怀,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让见义勇为精神成为青年的鲜明底色。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