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食堂阿姨的演讲何以爆火? (您是本帖第41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
|
头衔:注册会员
:964 | :3 |
经验:334 |
主帖:158 | 回帖:163 |
注册时间:2015-09-15 |
来自: |
|
6 月 20 日,在延边大学 2025 届毕业典礼上,食堂阿姨刘晓梅作为后勤服务代表发言。她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是用最朴实的话语回忆与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叮嘱他们好好吃饭、保重身体,却让全场学子泪目,也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食堂阿姨刘晓梅的演讲为何能够爆火?
首先,它体现了教育理念的革新。在传统观念中,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者往往是学校领导、教师代表等,而延边大学让一名食堂阿姨登上讲台,这本身就是对教育内涵的拓展。它表明,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上,也蕴含在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后勤人员虽不直接参与教学,但他们用贴心的服务、温暖的关怀,为学生的成长默默付出,同样是学生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其次,刘晓梅的话语虽朴实,却句句戳中人心。她回忆学生们刚入学时的稚嫩青涩,讲述深夜为考研学子加菜时的场景,这些细节构成了大学生活的集体记忆,让毕业生们感同身受。她的叮嘱,就像妈妈在耳边的唠叨,没有丝毫功利色彩,纯粹是出于对学生的关爱。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些平凡的温暖,而刘晓梅阿姨的演讲,让人们重新感受到这份质朴情感的珍贵。
再次,这场演讲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变迁。当下,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鸡汤式说教和网红语录,人们已产生审美疲劳。而刘晓梅的“走到哪儿都要脚踏实地”的朴素劝勉,反而显得格外真诚、珍贵,更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最后,刘晓梅的演讲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她把学生视若家人,关注他们的基本需求,肯定他们的价值,而不是将他们异化为社会的螺丝钉和生产工具,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也让大众看到了教育应有的温度。
刘晓梅的演讲,是一堂生动的“最后一课”,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教育,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更要有情感的滋养;真正的关怀,不在于言语的华丽,而在于是否能走进人心。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