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传统家风中汲取廉洁力量 (您是本帖第11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230 | :0 |
经验:172 |
主帖:58 | 回帖:114 |
注册时间:2024-03-05 |
来自: |
|
清代幕僚汪辉祖,于幕海沉浮三十四载,以明察善断闻名于世;转任官职四年间,秉持勤政爱民之念,政绩卓著。他在治政著作《学治臆说》中留下箴言:"勿使家人有居官之乐",这短短九字,既是对为官者身边人的劝诫,更是对廉洁家风建设的深刻思考。
回望历史长河,诸多清官廉吏皆将家教家风视为修身治国的重要根基。明代苏州知府况钟,一生清正廉洁,任满归乡时两袖清风,以《拒礼诗》明志:"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其子况宁省亲时,友人在《秋江送别图》题诗赞誉:"行李全无金半寸,诗囊惟有字千行",寥寥数语勾勒出况家清廉自守的家风。况钟临终之际仍谆谆告诫子孙:"膏腴竟作儿孙累,珠玉还为妻女瑕",将清白传家的信念刻入家族血脉。
晚清名臣曾国藩同样深谙此道,他不求子孙位极人臣,唯愿恪守勤俭仁德。在往来家书中,曾国藩反复强调:"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要求子弟"常常作家中无人做官之想",倡导以耕读传家,秉持"勤俭自持,习劳习苦"的君子之道,坚决反对因官生骄、因位生奢的不良风气。
这些历史先贤以清廉持家,以德化育人,为后世树立了典范。对于当代党员干部而言,家风建设绝非个人私事,而是作风修养的重要体现,更是关系廉洁底线的关键所在。唯有将家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既要严于律己,更要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家人守德、守纪、守法,方能筑牢思想防线,守住用权底线,不越纪律红线,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从传统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让廉洁家风成为抵御腐败侵蚀的坚固防线,这既是历史的启示,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