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民生服务 热辣时评 → 让民法典在基层中落地生根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让民法典在基层中落地生根 (您是本帖第38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夏季凉风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29 黄豆:0
经验:68
主帖:32回帖:32
注册时间:2024-06-19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06-05 17:04 第1楼  
|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回应人民关切,大到物权保护、合同签订,小到损害赔偿、家庭婚姻,涵盖了所有公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民事活动。比如,在签订合同时,民法典为我们提供了合同订立的基本规则,告诉我们如何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争议;在处理家庭财产时,民法典明确了物权的归属和变动规则,保护了我们的财产权益;在婚姻家庭关系中,民法典规定了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和子女抚养等问题,维护了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在遭遇侵权行为时,民法典为我们提供了追究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保护了我们的人身和财产权益。

民法典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篇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颁布五周年来取得的成效难能可贵,但让老百姓真懂真用民法典不能简单照本宣科。让我们一起来主动学法用法,自觉遵法守法,争做民法典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实现“法”入人心。民法典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每一项条款都连着百姓的急难愁盼。要把民法典当作“民生字典”,善于捕捉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用“拉家常”的方式讲透“高空抛物谁担责”“小区电梯广告收益归谁”等民生关切,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生活指南,让群众在每一次纠纷解决中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基层是矛盾纠纷的发源地,也是法治需求的集聚地。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入户走访、院坝座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精准把握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比如,针对老年人群体,重点解读赡养义务、遗嘱订立等条款;针对新业态从业者,着重阐释劳动权益、合同签订等内容;针对青少年群体,生动讲解人格权保护、网络行为规范等知识。只有让普法内容“活”起来、“动”起来,才能把普法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法治信仰在基层群众心中悄然扎根。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