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麦浪翻金波,面香溢铜川 (您是本帖第52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2197 | :0 |
经验:1194 |
主帖:567 | 回帖:554 |
注册时间:2022-02-23 |
来自: |
|
麦浪翻金波,面香溢铜川

六月骄阳下,铜川的田野铺展成一片金色海洋。印台区陈炉镇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隆隆穿行,饱满的麦粒如金瀑倾泻,农民高勤周擦着汗笑道:“5亩‘铜麦6号’,亩产千斤稳得很!”此刻,全市5.2万亩小麦正颗粒归仓,预计总产达1.74万吨,黄土高原上又一次写满丰收传奇。
科技护粮:旱地麦田的“金钥匙”
在少雨干旱的2025年,铜川夏粮丰产背后是农业科技的强力支撑:
“铜麦6号”大显身手:铜川自主研发的旱地小麦品种,以抗旱、抗冻、抗病特性征服黄土,亩产达600-700公斤,较普通品种增产200斤以上,不仅扎根陕西,更推广至甘肃、山东等七省,累计播种1759万亩;
无人机统防统治:面对今春降雨锐减70%的挑战,印台区农技中心调动植保无人机开展 “一喷三防” ,为5.2万亩小麦披上“防护衣”——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力保粒粒饱满;
良技良法到田头:从返青期促弱转壮到灌浆期叶面补肥,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以水肥调控增粒重,亩均增产可达50公斤。
麦香化美味:一碗铜川面的乡愁
丰收的麦粒,最终化作铜川人餐桌上热气腾腾的匠心风味:
“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窝窝面!”——当地民谚道出对面食的深情。
大刀面 如银练飞舞,切面重刀足有门板大,乾隆寿宴曾以此为贡,筋道细长承载千年技艺;
咸汤面 唤醒耀州清晨:生姜黄、葱韭绿、油辣红、豆腐白,一碗咸辣筋韧,食罢周身微汗,顿觉轻爽;
驴蹄子面 诉说农耕智慧:起源于农忙时节的和面快煮,如今白面为体、辣子为魂,嚼劲如蹄,配上新蒜便是地道铜川味。
颗粒归仓时,温情满乡间
麦收时节,铜川大地上更流淌着人与人相守的暖意:
红土镇庞家河村,97岁的张秀兰老人捧着新麦蒸的馍,向驻村帮扶的中航工业团队连声道谢。光伏电站与林下养鸡产业为村集体增收34万元,新修的“航空路”连通了田野与市场;
关庄镇金马村,谢来成在麦收间隙匆匆赶往舅舅家劈柴煮饭。作为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的照料护理人,他用四方协议里的责任与血缘里的亲情,守护着两位七旬残疾舅舅的“精气神”。
老农望着粮仓笑叹:“铜麦6号耐旱抗灾,农技员月月下田,如今连无人机都来帮忙——这丰收,是人和科技一起挣来的!”
即日起,铜川的麦香已蒸腾为窝窝面的氤氲、大刀面的滚烫、油茶泡馍的醇厚。田间地头,颗粒归仓;灶台桌边,面碗生香——这丰收的滋味,是汗水浇灌的甜美,更是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力量。
丰收铜川,等您来尝一碗麦香!
0
[此帖于 2025-06-05 11:12 被 11790357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