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注册会员
:10604 | :29 |
经验:4901 |
主帖:372 | 回帖:3644 |
注册时间:2006-03-01 |
来自: |
|
尝试使用DeepSeek、文心一言和通义千问三个AI模型润色游记作文时,呈现出迥异的风格特征:DeepSeek的改写堪称惊艳之作,文字精准如手术刀般精悍,字句间奔涌着金戈铁马的气势,其超拔的修辞水准已突破人类创作边界;通义千问虽褪去了机械感,但行文如静水无波,偶现的遣词疏漏更显灵气不足;文心一言则如春风化雨,既完整保留了原文流淌的脉脉温情,更以专业编辑的匠心重构篇章——增设【摄影手记】【赏荷缘起】【荷之源赏荷】【双塔览胜】【归途感悟】等诗意小标题,将散落珠玉串成逻辑缜密的叙事链,使情感表达与结构美学相映生辉。
下面是文心一言的全文润色结果:
霞铺阡陌里,镜摄藕花新
【摄影手记】
为验证自身写作能力是否依旧,我将照片发布时间推迟了两日。
本次摄影所用器材为 vivo X100 Pro。在拍摄荷花时,大量运用了长焦微距(8.6 倍焦距)和长焦拍摄(10 倍焦距)。个人感觉,若能配备 20 倍光学变焦,拍摄效果或许更为理想。
当日,拍摄现场有众多专业摄影设备聚焦荷花,而我并未携带类似装备。不过,有时我觉得这些专业设备拍出的效果还不如手机。不得不说,如今手机的摄影能力进步飞速。
【赏荷缘起】
六月的第一天,清晨醒来,窗外灰霾弥漫,天空低沉阴郁。玉林市已被细雨缠绵逾月,恰逢端午、儿童节与周末齐聚,我内心无比向往那久违的五彩田园,渴望一睹荷花的亭亭玉立之姿,领略田园风光的旖旎魅力。连绵阴雨让我心绪难安,怅然间不禁自问:南国烟雨,何时方能停歇?
然而,午后时分,奇迹降临。天光穿透云层,如金箔般倾洒大地,瞬间驱散了阴霾。玉林人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一月的阴霾就此散去,蓝天白云,仿佛天公也怜惜孩童佳节,以明媚阳光为城市增添光彩。
我当即决定奔赴五彩田园赏荷。五月底至六月初,正是南方荷花盛放的时节,在玉林人眼中,荷花是夏日的信使,承载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寓意。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诗句如影随形,在我心头不断回响。荷花不仅是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是玉林文化中的精神图腾,象征着在逆境中绽放的坚韧,恰似这座小城历经风雨后迎来的晴空。
【荷之源赏荷】
踏入五彩田园荷之源,沿着木栈道前行,我置身于荷塘之畔。翠绿的莲叶如波浪般翻涌,荷塘宛如一条翠绿的绸缎绵延铺开。粉白相间的花朵亭亭玉立,舒展的花瓣好似舞女的裙裾,在阳光下散发着珍珠般的光泽。微风拂过,清香扑鼻,沁人心脾。
我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将镜头聚焦在那朵初绽的荷花上。娇嫩的花瓣上还挂着点点晨露,阳光穿透云层,映照得晨露如同繁星闪烁。我轻点屏幕,聚焦、对焦,“咔嚓”一声,将这刹那的美好永恒定格。镜头里的荷花不染尘嚣,仿佛在诉说着千年来的诗意。它既是自然的杰作,也是岁月的低语。每拍摄完一张照片,我都会细细品味,它们无一不洋溢着生命的蓬勃与活力。小小的手机,竟神奇地将这场夏日的盛宴永远留存。
【双塔览胜】
随后,我移步至五彩田园核心区——双塔处。两座仿古塔巍然耸立,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池塘中,形成一幅对称的山水画卷。田园风光在此刻尽收眼底:青绿的稻田随风起伏,如海浪般翻涌;稻田间水泥道上,大型螃蟹塑像与傍树鸟儿相映成趣,点缀在碧绿的稻田之中,增添了无限生机。远处村舍与塔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和谐共融的绝美画卷。
双塔倒影,虚实难辨,水面微波荡漾,塔尖轮廓在涟漪间化作点点金光闪烁。我漫步在双塔下的田园中,任由思绪飘远。眼前的景致让我想起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历经阴雨的压抑,此刻的明媚让我如释重负,阳光不仅照亮了田园,更照亮了我内心的阴霾。
【归途感悟】
归途上,夕阳西斜,余晖染红了天际。这次赏荷之旅,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历,更是一场对生命韧性的礼赞。荷花的清雅、双塔的倒影、晴空的恩赐,都在提醒着我:人生如同四季更替,阴雨终会过去,阳光终将普照。玉林的这个六一,教会我在平凡中寻觅永恒的美好,那是一种扎根泥土却向往光明的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