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 (您是本帖第12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1)
|
头衔:注册会员
:202 | :0 |
经验:124 |
主帖:60 | 回帖:61 |
注册时间:2020-11-19 |
来自: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以历史纵深。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和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历史纵深的重要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弘扬和传承着华夏文明,是我们追溯过往、认清当下、展望未来的重要依据。作为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叙事中,我们可以知晓自己从哪里来、站在何处、到哪里去,进而以坚定自信和强大定力赢得历史主动、把握历史机遇。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历史土壤,既有机衔接并辩证继承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创造的伟大实践经验,续写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文明的当代华章,同时也是展现当代中国人民美好精神生活的靓丽窗口。理解“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历史纵深,有助于我们从精神生产层面把握“过去”与“现在”二者间的辩证逻辑,也有助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守正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以民族特色。文化是民族的命脉、血脉和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卓尔不群、绵延不绝的民族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标识,是各族人民在“多元一体”中形成“大一统”共识的精神纽带。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要在风云激荡中屹立不倒,就必须在历史文化传统中发掘并保持自身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内在规定性。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既博采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精髓,又坚定捍卫本民族精神生活方式和共有精神生活家园,在与时俱进、兼收并蓄中巩固文化主体性,培育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永葆民族精神上的独立与自主。“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赋予的民族特色,有助于我们从精神生产层面深化对“本土”与“外来”二者间辩证逻辑的理解,也有助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在坚守民族根脉的同时兼具世界胸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以关怀力量。文化是生命的写实和观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引人向善的关怀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刻画了善美的哲学理念与生存方式,既主张个体以教化和修养来实现本能自我向德性自我的“超越”,又鼓励个体以仁民爱物、亲亲尊尊的生命历练营塑持久和谐的社会秩序。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致力于实现个体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石。聚焦于尊重人、关注人、涵养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存在着高度的契合与共通。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在赓续和弘扬中华民族关怀传统的基础上,夯实了人性基础、彰显了人本光芒、凸显了道义力量。“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关怀力量,有助于我们从精神生产层面深化对“人之为人”生存发展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更加贴近人生、关怀生命。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