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党建须引领,“空心”待革新 (您是本帖第23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1)
|
头衔:注册会员
:348 | :0 |
经验:150 |
主帖:75 | 回帖:75 |
注册时间:2023-04-01 |
来自: |
|
农村“空心村”核心表现为农村在土地利用和人口结构上的双重失衡,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既反映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矛盾,也暴露出传统农村治理体系与现代化转型需求之间的尖利冲突。因此,需要通过系统性改革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下面将从党建工作方面谈谈相关探索实践和意见建议。
在探索实践方面,许多地方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建强组织体系。部分地区通过健全完善“片区—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将空心村划定为片区进行管理,发挥“中心村党委/党(总)支部”的作用,组织联建共建,推动资源集聚;或是按照地缘相近等原则,统筹建立联合党总支部,打破村与村之间的党组织设置界限。加强队伍建设。挖掘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应届毕业大学生等回村参选,统筹选派机关单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推动各类指导员下沉空心村一线,并采取“县级专题训+镇级常态训”和“线上理论学+线下时间练”等方式,对村“两委”干部进行针对性培训。创新党员管理。明确对留村党员少的以“跨村联建”等模式推动党建工作联合开展;对整村搬迁的实行原所属村党组织和迁入地社区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双重管理”模式;对流动党员采取“及时报到+定期报告+认领任务”的“两报一领”工作方法。
为进一步深入改进农村“空心村”党建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是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着重选拔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人才。加强对村党组织的监督管理,确保“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正常开展,严格执行决策在先机制。加大对空心村党组织的支持力度,加强考核评价,激励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
二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拓宽选人渠道,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等返乡任职。加强培训,提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村干部待遇,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依托全国党员信息更新系统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对留守党员,要根据其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等,鼓励党员参与村庄治理、志愿服务等活动。
四是推动党建与乡村发展融合。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