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桂林论坛 → 同心共筑振兴路:...
本版版主:apple啃一口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同心共筑振兴路: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范式 (您是本帖第21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1)
陆墨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2 黄豆:0
经验:38
主帖:19回帖:19
注册时间:2024-07-19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04-23 10:29 第1楼  
|帮助|
    文化互鉴与产业共兴:铸牢发展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是乡村振兴的精神纽带,文化认同则是其深层根基。以各民族共有文化符号为切入点,挖掘传统手工艺、节庆习俗等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通过建立跨民族产业协作平台,推动技术互通、市场共享,形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模式,既增强民族凝聚力,又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构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生的振兴格局。

    组织联动与治理协同:构建多元主体共治体系

    基层党组织发挥“桥梁”作用,创新“党建+民族团结+乡村治理”机制,统筹驻村工作队、乡贤理事会、民族代表等多方力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同网络。推行“双语调解”“联合议事”等制度,将民族事务纳入村规民约,以治理现代化消解发展中的文化隔阂与利益矛盾。通过积分制管理、联合志愿服务等形式,激发各族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公共事务决策的主动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生态。

    生态共建与成果共享:绘就绿色发展同心圆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共同价值追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民族聚居区生态修复与特色村寨保护工程。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建立“民族村寨—生态景区—城市市场”联动链条,让各族群众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实现共同富裕。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碳汇交易、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路径,确保资源开发收益惠及全体民族群体,以公平共享筑牢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利益根基。


朕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525 黄豆:0
经验:450
主帖:15回帖:398
注册时间:2004-03-19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5-16 10:04 第2楼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