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您是本帖第14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此帖子由于三个月内未有回复已被系统自动锁定,不允许回复)
|
头衔:注册会员
:26 | :0 |
经验:12 |
主帖:6 | 回帖:6 |
注册时间:2023-10-24 |
来自: |
|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承载着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发展的接力棒已交到新的历史阶段。推进乡村振兴,需以系统思维统筹产业、生态、治理、文化四重维度,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产业振兴是根基。各地应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如桂林阳朔依托漓江山水打造全域旅游,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带动沿线村民吃上“旅游饭”;永福罗汉果产业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产值突破15亿元,惠及3万多农户。数字赋能更为乡村插上翅膀,直播带货让砂糖桔等农产品销往全国,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在龙胜梯田推广,节水增产效果显著提升。
生态宜居是关键。曾经的“垃圾围村”蜕变为“绿满家园”,桂林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漓江流域生态修复让山水画卷重现生机。阳朔遇龙河沿岸村庄通过“生态补偿+特色产业”模式,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留住乡愁记忆,更要塑造现代文明,让乡村既有烟雨漓江的诗意,又有垃圾分类的秩序。
治理有效是保障。推广“枫桥经验”创新基层治理,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探索“党群议事会”制度,村民共商产业发展大计;数字技术应用提升治理效能,“智慧乡村”平台在兴安等地试点,实现事务“云端办”。党建引领凝聚合力,选派第一书记、培育新乡贤,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文化繁荣是灵魂。壮族歌舞在传承中创新,《印象·刘三姐》等文旅IP享誉中外;桂林临桂“非遗+文创”模式让团扇、四塘腐乳等非遗技艺焕发新生。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滋养精神家园。
站在新的起点,乡村振兴正以产业强基、生态润色、治理提效、文化铸魂的笔触,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