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我眼中的广西 (您是本帖第59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1)
(* 此帖子由于三个月内未有回复已被系统自动锁定,不允许回复)
|
头衔:注册会员
:25 | :0 |
经验:13 |
主帖:5 | 回帖:6 |
注册时间:2025-01-15 |
来自: |
|
我忽然有一种写一下广西的冲动,虽然这样的题目有点大,虽然我所了解和知晓的广西其范围很有限,但还是抑制不住自己。其实我知道,自己写这样的内容,一方面源自在广西生活的二十年,一方面是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在那里生活的经历写出来,所以与其说本文是写广西人的,不如说自己在那里二十年生活之感悟吧。
广西的大部分地方我都去过,前后在四个城市生活过,柳州读书,玉林生活,后来又迁居至桂林,其后因为工作变故再次回到了玉林。桂北的桂林,桂南的玉林,再加上常常出差过去的南宁以及北海、柳州等地,我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广西。
我很喜欢广西,喜欢这里的山水,喜欢这里人的朴实和勤劳,更赞叹广西人的坚韧和顽强。曾经有人上说,在抗日的史册上,有三个地域的人让日本人吃尽了苦头,诸如湖南人最难缠,四川人不怕死,广西人最具战斗力。甚至在民国的北伐中,也是广西人贡献最大,桂系一支的白崇禧部长驱直入,兵锋直至北京,另一桂系巨头的李宗仁部把湖北、湖南等地直系旧军阀的冲击七零八落。在抗战时期,百胜将军林彪在内战史上鲜有的两次败仗,也是拜广西“狼兵”所赐,如在东北四平攻守战中,在南进广西的衡宝战役中……
我是1993年去广西的,初时就是在玉化工作。也许是出自农村的缘故吧,也因为语言上的“障碍”,没有圈子,所以,但凡空闲总爱到郊区去。也因为玉化当时就在城市的郊区,以至于我到乡下的路走的非常远,带上一瓶水,带上几元钱,踩上自行车,有的时候回来的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也曾经为此迷路过,也曾经因为距离太远晚上借居在乡下。
广西是一个多山、多水的省份,可耕地非常之少,可以说单纯的靠地种粮很难解决温饱问题。所以这里的人都显得非常勤劳,因为是亚热带,也因为贫瘠的缘故,土地的使用率都达到了极致,即便如此,想要过好些的生活也是非常困难的。他们中的一些年轻人,或者去做生意,或者去外地务工,或者自己搞特色养殖,或者联合开工厂。在我到乡下的数十个来回里,极少在农村有看到年轻人,农田里耕作的多少一些年长的,或者是一些妇女。
也可能是环境因素的逼迫,广西人的勤劳是非常出名的。每天甚至天不是很亮时,都能看到他们在农田里忙碌的身影,等太阳大起来时,他们有的回家休息,有的把在田地里收割的几斤青菜分成几个小捆,在街道或者是在人流量相对大的地方摆起了小摊档。也许是菜摆的少的原因吧,他们的菜卖的很快,不到中午就收摊了。在乡下,白天你很少看到三五人聚集在一起闲聊的,至于打牌、麻将等活动在街头极难看到。当然,在晚上,也能看到他们在一片空地上跳着时尚的广场舞。
特殊的地域和环境,造就了广西人骨性中的坚韧和顽强,无论男性或者是女性。广西本地的大企业不多,土地又贫瘠,所以出外务工的比较多,且他们在外地都是颇受当地欢迎的一个群体,当然源于他们能吃苦、能征战的本性,一如在过去战争中的表现。
广西是壮乡,但汉族人数依然占据绝对。在语言环境上看,广西是比较“分L”的。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通俗”。但在广西,这样的形容是可以继续“压缩”的,因为有的地方可能仅仅一河之隔,就秉持两种语言。从大的地域来分,百色、河池、崇左语言上以壮语为主,梧州、贺州等地以广东白话为主,贵港、玉林属于土白话,属于带有土语的白话;柳州、桂林在语言环境上属于比较另类的,他们秉持的语言里既有四川话里的“抑扬顿挫”,又含有北方语言里的掷地有声,故外地人把他们的语言称呼为“桂柳话”;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语系比较复杂,似乎各种语言在这里都有市场。
以上是相对大的语言环境,就小的区域而言,在玉林的博白、陆川,贵港以及钦州等等地方,还有一种方言叫客家话,介乎在地方白话和广东白话之间;在柳州的融水、柳江等,或其他自治的县、乡镇,有苗语、布努语、苗语、侗语等等……
站在我的角度上,壮语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方言是非常难懂的,有的时候你听半天,也仅仅只是看到他们的嘴巴在动,至于说的什么内容完全不知道。所以在读书时,到这样的地方去,如果没有导游,或者没有熟悉地方人的引带,那将是非常尴尬的事情。其他的如客家话、白话等,都是有那么一点“有章可循”,即便说话者不带任何手势,不做任何表情,只需多说上几遍,也能知道个大概所以,而最容易懂也乐于接受的无疑是“桂柳话”,俗称为广西“官话”,大多的外地人都能听懂。
不同的语言环境,也引出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更是各具特色。现在有好的交通,更因互联网经济,倒感觉不到什么。但,在数十年前,这样的差异化也是其他省区内都不会有的。就米粉的种类而言,南宁的老友粉,柳州的螺蛳粉,桂林米粉,玉林的牛腩粉,梧州的猪肠粉等,都极具地方特色,就是当下也是响当当的品牌。但凡到这样的城市公务或者出差,一般人都不会错过品尝这样美味的机会……
就口感而言,梧州、贺州人似乎更接近于广东人,以清淡为主,善于“煲靓汤”,一般的家庭主妇都有一手“煲靓汤”的手艺;桂林、柳州人则是典型的北方口味,似乎又是区别于北方,有辣更重辣,有盐但不重咸;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则是海域风情,海鲜是主调;崇左、桂西区域则是兼有民族的特色;玉林、贵港则又是一种特色,喜清淡,爱煲汤,同时也不抗拒辣,既有北方的特点又有南方的特色。
二十年前的广西,地级行政区划只有八个,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八”和所谓的“八桂大地”称呼是否有关系。八个地级,有不少是重叠设置的,比如南宁既是地级市,又是一个地区,柳州、桂林、梧州都是如此。可能是部分地方的经济实力不足以带动一个地方,所以才有了这样在全国绝无仅有的地级重叠设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的设置逐渐的取消,同时又崛起了一批区域性的明星城市,如贵港、防城港、钦州等。现在的地级行政有十四个,新增的除前面列举的三个外,其他的则是从原来的重叠中拆分出来的,如崇左市脱胎于南宁市,来宾市原归柳州市,贺州市原归梧州市等。
曾经的广西,工业和内地一样,国有企业为主。且产生不少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比如我所在的广西玉林,有玉林制药,玉柴,柳州柳工、柳微、柳钢,两面针和金嗓子,桂林三金,贵港贵糖、贵船,梧州日化,南方食品、平果铝业等等。随着改革大潮的加快,不少品牌的影响力在逐步的减弱,甚至在退出,比如两面针,金嗓子等等。有些区域品牌则被更大的品牌整合,如柳州的柳钢被整合进宝钢,柳汽被东风纳入麾下,柳微被上汽整合……
广西有很大的区位优势,像这样的优势放眼全国也是罕见的——既延边,又靠海。有天然的良港——钦州港,防城港,有丰厚的水利资源,水利发电也是当下西电东输的主力;有稀缺的资源,如平果铝,合山的煤等,储量都相当的丰富。也有曾经在大三线建设中输入的工业底子,像柳钢、柳汽、柳微、柳发、贵船、柳特、玉柴等等都是……。可惜的是,大多都错失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做大做强的机会,让原本在有些领域可以强大的行业,甚至可以在全国叫响的品牌,衰落为地方性,区域性品牌,有的甚至再也找寻不见……
在我对玉林生活的记述里,曾经写过有一篇关于广西企业工业的话题,并洋洋洒洒的写了两万多字,虽然只是以旁观者身份写的“关于汽车行业、食品行业”发展的话题,但以偏概全,所谓管中窥豹,也从期间能感知广西工业,乃至错失经济改革大潮中发展的原因……
广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彩,有山,有海,有林,有水。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中更兼有民族的民俗风情。像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非常丰富的民族风情的苗寨、侗乡,有号称“天下第一滩”的北海银滩,有风光旖旎的涠洲岛,防城港的金滩等;有广西文化地标(刘三姐)之称的鱼峰公园,人文景观,柳州柳候、;有中越边境旅游,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德天不瀑布,以及各种的探险旅游,如资江探险、龙谷峡探险、百色原始森林探险等等……
桂林是世界级的风景游览城市,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惊人惊艳。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赞誉……
柳州也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可能在大多人的印象中,柳州是一个工业城市。而事实上,柳州不仅是广西的工业重镇,其丰厚的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说并不逊色于桂林,只是距离桂林太近,风采被桂林的“盛名”所遮掩。其实像柳州这样的一座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放置在国内任何一个地方也绝对也是世界级别的。
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甲级旅游城市,市区内的柳候祠,柳侯衣冠冢及历代碑文石刻直到2009年还保存完好。 柳州市区青山环绕,水抱城流,有“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的美誉。市区内山峰林立,一座山一个景,若鱼峰山、马鞍山、鹅山,驾鹤山公园等都是独居特色。山、水、城浑然一体,自然景观与人类文明精妙结合,在中国城市中极为罕见。“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壮歌、瑶舞、苗节、侗楼”可以简约地概括了这座优秀旅游城市的风情魅力所在……
特殊的地域造就的特殊的文化,广西人质朴、勤劳,似乎更有一些尚武的特质,在有些地方更是显示出一种霸蛮的特性。在体型上,广西人瘦弱、小块为多,不过,可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因为一旦“惹”上了,特别的难缠不说,甚至在打斗上有点“混”,有点不胜不回之架势。这样的一种习性,不仅在少数民族中有,在汉族区域内也不少。
比如客家人的B白县,是汉族的地盘,但却被冠以“霸蛮”的代表。曾经听到过发生在他们那里的大规模械斗,往往是整个村子上阵,,其场面想想都令人汗颜……。还有壮族人的聚集地X州,其干架场面也是非常闹腾的…。只是这样的“武斗”都是听说,且不止一次的听起过。现实中也有见过,只是那些都只是打个群架而已,且被“敬茶”叔叔很快的予以制止……
广西人有勇武好斗的基因,其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反馈。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湖南匪患为最,但凡广西兵出马,各地匪患基本偃旗息鼓,于是广西兵有了“狼兵”的美誉;及至晚晴,把全国局势搅成一锅粥的太平天国运动,大多的参与者都是广西人;再到北伐战争,从小兵到主将,都是广西人,所以其更是显出勇猛超常的一面,兵峰所指,一马平川,堪称所向披靡,直捣北京。抗日战争时,著名的大战,也是少有的胜利之战,指挥人也是广西佬,若指挥台儿庄大战的李宗仁,指挥昆仑关血战的白崇禧等等……
有史者曾经这样说:在某种程度上,广西人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其实完全可以换个说辞:在一定程度上,广西人推动了历史的车轮进程向前…。结合近代史看,所言不虚!
在近代史上,广西人是历史舞台的有力参与者,更是历史进程的有力的推动者。然而,在新一轮的改革经济大潮中,受限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广西明显的落伍了,退后了……。
期待在新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广西人奋勇向前,像她在昔日的历史进程所扮演的角色那样,担当,勇立潮头……
祝福广西,更祝福坚韧、执着的广西人……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