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打好人才“引育留”组合拳 (您是本帖第69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
(* 此帖子由于三个月内未有回复已被系统自动锁定,不允许回复)
|
头衔:注册会员
:974 | :0 |
经验:661 |
主帖:314 | 回帖:313 |
注册时间:2017-06-18 |
来自: |
|
2025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营造潜心钻研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组织部门要打好人才“引育留”组合拳,不断建强人才队伍,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把准人才“需求脉络”,靶向引才。人才因事业而聚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和事业相生相长、相互促进,各地组织部门要栽好“制度”梧桐树,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找准急需紧缺人才缺口,分类分档制定出针对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的政策,做到靶向引才。建好人才数据库,分领域、分类别掌握在外人才基本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分析,为精准引才提供数据支撑。拓宽引才渠道,采取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吸纳、国有企业主动吸纳,各类型企业精准吸纳等方式,扩大人才就业岗位供给,有针对性地引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优秀人才。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流回引工程,邀请高校的本土学子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吸引人才回流。结合传统线下引才模式,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深度融合,全面推行“人才+项目”双引进双促进,推动以商引才、项目引才,让人才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
开准人才“提能良方”,精准育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培养是人才队伍壮大的内生动力。如果只注重“引才”而忽视“育才”,那么长远发展、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就会不足。因此,各地组织部门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系统化培育各类人才,结合人才成长成才的特点及规律,科学制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通过座谈交流、调研了解等方式,掌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才发展需求与技术短板,对人才实行差别化精准施策,有计划组织其到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锻炼,赋能人才成长。打造人才培养阵地,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措施,建立一批产教融合实践培养基地,实行“实地课堂”企校共育模式,为人才搭建专家汇聚、技术推广、交流合作的平台,协同培养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协同发展。
下准人才“服务药剂”,协同留才。“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人才引得来、育得好,更要留得住。各地组织部门要拓展人才发展空间,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多元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坚决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等倾向。完善容错免责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主动向各类人才“问计、问需、问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购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建设人才服务站、人才驿站、人才社区,完善慰问、疗养、体检等关爱激励措施,为人才提供各类保障。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搭建与人才对话交流平台,面对面听取人才的意见建议,为人才排忧纾困。创新人才宣传方式和载体,加大人才荣誉、人才典型、人才工作好做法的挖掘宣传,讲好人才故事,传播人才价值,营造尊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