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路径 (您是本帖第15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此帖子由于三个月内未有回复已被系统自动锁定,不允许回复)
|
头衔:注册会员
:190 | :0 |
经验:100 |
主帖:50 | 回帖:50 |
注册时间:2024-01-25 |
来自: |
|
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要素升级。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其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以人才振兴为保障,正在重塑农业生产方式、拓展产业边界、激发乡村活力。
一、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力跃升: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强农”。科技创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传统农业依赖自然条件和经验积累,而现代农业正通过生物育种、智能装备、基因编辑等颠覆性技术实现质的飞跃。我国“南繁硅谷”利用海南独特气候条件,每年吸引近千家科研单位开展育种攻关,显著缩短育种周期,推动良种覆盖率超过96%,品种对单产贡献率达45%。以色列的滴灌技术通过电脑自动化控制,将农业用水效率提升至90%以上,破解了干旱地区的资源约束,为全球农业节水技术树立标杆。在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无人农场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场景。无人农场可以通过38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象数据,结合AI模型生成精准田管处方,实现从播种到收获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此类技术突破不仅提升生产效率,更推动农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二、数字赋能重构农业生产体系: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农业”。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度渗透农业全链条,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重庆“富慧养”智慧养殖系统通过智能设备降低养殖成本15%,销售额提升20%;贵州遵义“智慧辣椒云平台”使椒农增产15%,市场溢价超30%。这些案例表明,数据要素的整合与智能化应用,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如今数字技术的应用还突破了农业的时空边界。区块链技术助力农产品溯源,确保食品安全;无人机植保实现精准施药,减少环境污染;物联网技术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推动订单农业和定制化生产。当前,我国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仅为10.5%,远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但这也意味着数字赋能的空间广阔。未来,通过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推广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农业产业链的协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三、人才振兴激活农业内生动力:从“空心乡村”到“活力沃土”。人才是农业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当前,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1200万,“新农人”“农创客”带着技术、资本和创新理念回归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例如,浙江“乡村CEO”计划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经理人,推动乡村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江苏昆山设立“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为返乡人才提供创业孵化、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成功孵化数百个农业科技项目。这些实践表明,唯有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才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动能。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是破解“大国小农”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战略选择。通过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约束、数字赋能重构产业体系、人才振兴激活内生动力,农业正在从“面朝黄土”的传统模式迈向“数智融合”的现代化图景。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科技协同攻关,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广袤田野落地生根,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书写新篇章。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