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民生服务 热辣时评 → 在实践中练就过硬“金刚钻”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原创] 在实践中练就过硬“金刚钻” (您是本帖第27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此帖子由于三个月内未有回复已被系统自动锁定,不允许回复)
an安安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33 黄豆:0
经验:222
主帖:107回帖:103
注册时间:2021-04-21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02-18 08:55 第1楼  
|帮助|
        工匠手中的金刚钻,能穿透最坚硬的岩石;战士手中的金刚钻,能击穿最厚重的装甲。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金刚钻”。这柄利器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在矛盾冲突中淬火,在攻坚克难中开刃,最终才能成为劈波斩浪的制胜法宝。
        实践是锻造本领的熔炉。“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锤炼能力的必经之路。王阳明在龙场驿的茅草屋中参透“知行合一”的真谛,达芬奇在解剖台上完成《维特鲁威人》的完美构图,钱学森在西行列车里构思出“钱学森弹道”。这些突破性成就的背后,都是实践熔炉的熊熊烈焰。就像龙泉宝剑需要经过折叠锻打三万次才能形成独特花纹,人的能力也必须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肌肉记忆。航天工程师通过数万次地面试验积累数据,外科医生在模拟手术中形成条件反射,外交官在谈判桌前锤炼语言艺术,每个领域的专家都是用实践铸就的“人形金刚钻”。实践不仅是经验的积累,更是智慧的升华。
         突破困境是淬炼意志的砺石。真正的“金刚钻”,必能经得起极端环境的考验。青藏高原上,地质学家唐菊兴带领团队推翻“海底喷流成矿”的传统理论,在海拔5000米的甲玛铜矿坚持钻探至地下500米,最终发现厚度200米的铜矿体,填补了我国资源缺口。他说:“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必须自己蹚出一条路”。这种在困境中突围的勇气,正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担当。脱贫攻坚战场上,驻村干部在悬崖村架起天梯;抗疫前线,医护人员在负压病房连续奋战;科技攻关中,研发团队在戈壁滩反复试验。每次突破困境,都是对能力的一次提纯。 南极科考站的建设过程极具启示。施工团队在零下40度的极寒中,创新使用“冰芯混凝土”技术;在永夜环境下,研发光伏储能系统实现能源自给。这些突破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培育出应对极端条件的系统能力。正如北斗卫星总设计师谢军所言:“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自己蹚出一条路。
        持续精进是永葆锋芒的秘钥。“金刚钻”的锋芒,源自永不停歇的自我革新。哈电集团首席科学家覃大清,从三峡水电机组到白鹤滩百万千瓦机组,三十年攻关不止。他带领团队以“五加二”“白加黑”的拼搏,打破国际垄断,让中国水电装备跻身世界巅峰。正如他所言:“党叫干啥就干啥,勇挑重担,努力钻研业务”。工程师可以通过虚拟模型实时优化产品性能,就像武侠高手在脑海中演练招式。西门子安贝格工厂运用这种技术,将产品缺陷率从百万分之五百降至十二。这种“实践-反馈-优化”的闭环,构建起能力提升的永动机。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过硬的“金刚钻”。广大党员干部更需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基层治理中锤炼本领。唯有如此,方能以千锤百炼的“金刚钻”,刻下无愧于时代的印记,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