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腊八节最早见于《史记》。在中国,腊八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传统五大节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是中国人传统的习俗。相传,在上古时期,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神祭祖,纪念祖先,因此后来便把这一天称为“腊八节”。
- 起源
腊八节的起源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腊祭,二是腊八节,但无论哪一个阶段,人们都以吃“腊八粥”作为习俗。
- 习俗
1、腊八粥:用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一般以糯米、大米、黄豆、红豆等谷物为主料,添加花生、核桃仁、红枣等食材。
2、腊八蒜:腊八蒜,在腊月初八这天用醋泡大蒜,形成独特的风味。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3、腊八面:在陕西地区,腊八节吃腊八面是一种习俗。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用前一天晚上泡上的米和果煮成稀粥。再将面揉光,分切成小块,晒干或烘干备用。到了腊月初八早上,再将干品和果块煮成稀粥。这种吃腊八面的习俗是在陕西省渭北一带流行。
4、腊八醋:腊八醋是用酸枣制成的醋。
- 由来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小孩。人们为了躲避恶鬼,就在十二月初八这天以吃杂合粥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并祈求保佑平安。这种粥被称为“腊八粥”。
《燕京岁时记》上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可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悠久,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讲究,材料是用糯米加上红豆、黑豆、黄豆,共三种豆类煮成。也有加红枣的,色鲜味美。
- 美食
腊八粥的主要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芸豆、蚕豆、黄豆等。其中,大米与小米的主要功能是煮粥,而黄豆和蚕豆则主要用来做豆腐干。
腊八蒜,又称“腊八醋”,是腊八节的传统食物。把蒜瓣放入醋中,加入少量食盐,浸泡几天后开始泡制。到腊月初八早上,将蒜瓣捞出沥干水分,装进玻璃瓶或者坛子里。
腊八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小吃之一,又叫“腊八面”、“长寿面”等。多在农历腊月初八以后做起,一直要到春节才结束。
- 民俗节日
腊八节喝腊八粥,本是腊八这一天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喝腊八粥的风俗。在古代,民间有吃“五豆”的习俗,即:用五豆(绿豆、小豆、黄豆、黑豆、红豆)熬成的“五豆粥”。这种五豆粥也就是腊八粥。
而腊八这一天除了吃腊八粥外,还有很多民俗活动:祭祀祖先;
吃“五豆”:指五种豆类;
“五豆”熬成粥喝,寓意丰收吉祥;
吃“五豆”,寓意“五谷丰登”;
煮豆粥,取其除邪祛疫、辟不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