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文里村:“乡村CEO”带领村民奔富路 (您是本帖第1125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
|
头衔:注册会员
:6010 | :115 |
经验:1517 |
主帖:245 | 回帖:1214 |
注册时间:2016-01-17 |
来自: |
|
仲秋,记者来到凤山县乔音乡文里村。村庄边,群鸟轻盈地掠过山林;蚕房里,又白又胖的蚕宝宝正在吐丝,洁白的蚕茧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好一幅丰收秋意图!
整村脱贫之后,文里村接续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由中国一汽帮扶建设的文里村干良坪屯种桑养蚕示范基地,成为了村民们学技术的“大学堂”、致富路上的“风向标”。

该基地拥有600平方米的标准大蚕房,今年养了10批次蚕,共120张蚕床,预计产茧6000公斤,配套种植桑叶100亩。采用“党建+村集体+基地+能人”的种养模式,推动桑蚕产业实现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

记者了解到,基地由村“两委”以土地流转的方式,租用外出务工农户的田地进行建设,再动员和组织群众到基地学习种桑养蚕技术,把原来村里的“散户”归集起来,统一管理和经营。
“去年,因遭遇了虫害,农户们种桑养蚕遇到了一些挫折。今年,大家特别注意预防和消毒,喂养和管理也跟上了,加上气候适宜,现在茧子的质量基本上达到5A级,预计能卖个好价钱。”基地承包经营负责人、文里村党支部书记祁家明介绍。
产业振兴,技术先行。祁家明作为文里村的“乡村CEO”和致富带头人,深知掌握科学种养技术的重要性。他借助干良坪屯种桑养蚕示范基地,带领村民们不断摸索学习,主动邀请农技专家、周边村屯致富带头人到村里开展技术讲堂,为村民们送来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理念。“以前技术落后,桑蚕养殖产量、质量始终无法提高,多次试错后,终于摸索到了适合文里的养蚕方式。”祁家明说。
桑蚕产业为村集体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为村民就近就业提供了便利。由于桑蚕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大量人手,为此,基地请了附近村屯18位村民前来帮忙,解决养蚕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一些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选择回乡创业。“大家在家门口就能赚钱,钱包鼓了,信心足了,都愿意跟着基地一起干!”在基地工作的村民班的合高兴地说。
走进文里村养殖户王绍兵的家,他正把成群的山羊赶出羊圈,领往附近山上吃草。除了种桑养蚕,文里村还结合自身山多地少的喀斯特地貌地理特点,依托小额信贷、“猪牛羊贷”等帮扶政策,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山羊养殖产业。
王绍兵告诉记者,一开始,他担心资金不足、技术不成熟,只敢养几只山羊“试试水”。后来,乡党委、政府, 以及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帮助他申请了“猪牛羊贷”,他自己也开始努力学习畜牧养殖技术,信心才逐渐树立起来。有了资金的支持,他终于放心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山羊养殖达到158只,“今年第一批卖了50只,现在,部分母羊又开始进入孕育期,我对今年的收入很有信心!”王绍兵说。
以桑蚕产业为“底子”,以山羊产业为“引子”,在祁家明、王绍兵等一批“乡村CEO”、致富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下,文里村多产业齐头并进、统筹发展,村民们积极学习技术、平整土地、建设蚕房,撸起袖子加油干,信心百倍地奔向增收致富路。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罗予馨 通讯员 岑秀玲 罗斯琦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