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思辨广西 → 广西一高校进入世界五百强
本版版主:老山界 | AF
社区广播站:
  推荐:
太阿剑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4315 黄豆:1
经验:27951
主帖:124回帖:24430
注册时间:2007-11-24
来自:广西南宁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4-05 19:56 第21楼  
近日,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探针与化学生物学团队在近红外二区荧光/光声多模态发光材料及其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该研究成果以“Activatable second-near-infrared-window multimodal luminogens with 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 and aggregation-caused-quenching properties for step-imaging guided tumor therapy”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文秀,通讯作者为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林伟英,广西大学为论文的唯一通讯单位。
太阿剑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4315 黄豆:1
经验:27951
主帖:124回帖:24430
注册时间:2007-11-24
来自:广西南宁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4-05 19:56 第22楼  
近日,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云峰团队在环形RNA调控水稻开花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Circular RNAs derived from MIR156D promote rice heading by repressing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of pri-miR156d through R-loop formation”为题,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Plants上。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苏元、葛盛超和2021级生物学博士生易勇,通讯作者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云峰和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教授于彬。广西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太阿剑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4315 黄豆:1
经验:27951
主帖:124回帖:24430
注册时间:2007-11-24
来自:广西南宁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4-05 19:57 第23楼  
近日,广西大学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团队在芯片嵌入的高效率量子数字签名网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Chip-integrated quantum signature network over 200 km”为题发表在国际光学期刊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杜永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炳宏、曹啸宇,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博士华昕,通讯作者为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教授韦克金、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尹华磊、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总经理肖希。广西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单位及通讯单位。
太阿剑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4315 黄豆:1
经验:27951
主帖:124回帖:24430
注册时间:2007-11-24
来自:广西南宁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4-05 19:59 第24楼  
近日,广西大学天然高分子改性与生态功能材料团队在生物质气凝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Self-Assembly Construction of Biomass Aerogel with Tip-To-Based Gradient Porous Structure to Break Trade-Off Effect for Efficient Water/Oil Separa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该论文第一作者为2022级博士研究生梁恣荣,通讯作者为黄祖强教授、张燕娟教授,广西大学是唯一完成单位。
太阿剑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4315 黄豆:1
经验:27951
主帖:124回帖:24430
注册时间:2007-11-24
来自:广西南宁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4-06 09:22 第25楼  
近日,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结构热力学与微纳化工课题组在电催化产氢材料研制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成果以“Size-Controllable High-Entropy Alloys Toward Stable Hydrogen Production at Industrial-Scale Current Densitie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化学化工学院2024级博士生王倩和覃瑶,通讯作者为本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赵双良及助理教授危增曦,广西大学是唯一通讯单位。
太阿剑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4315 黄豆:1
经验:27951
主帖:124回帖:24430
注册时间:2007-11-24
来自:广西南宁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4-06 09:24 第26楼  
《人民日报》(2025年1月6日第10版)
  1月4日,广西大学宣布该校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积森教授科研团队成功破解了现代栽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XTT22)的基因组密码。广西大学科研团队以新台糖22号及其相关杂交群体、大规模的栽培种群体为研究材料,深入解析现代甘蔗栽培种的基因组及其种质资源的演化。该成果的重要部分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揭示了甘蔗高度复杂的异源同源非整倍体基因组及其演化机制。
  甘蔗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每年提供约80%的食糖和40%的乙醇。在我国,广西为最大甘蔗种植区,甘蔗产糖约占全国2/3。
太阿剑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4315 黄豆:1
经验:27951
主帖:124回帖:24430
注册时间:2007-11-24
来自:广西南宁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4-06 09:34 第27楼  
近日,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作为主要合作单位,针对银河系外盘分子云的观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Inadequate turbulent support in low-metallicity molecular clouds”为题,发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Astronomy上。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南京大学张智昱教授及广西大学王均智教授,第一作者为南京大学的博士生林令瑞,合作者还包括来自国内外多个单位。该项目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大学科研基金等项目支持。

该团队利用可靠的分子气体探针(13CO分子发射线),对银心距10千到25千秒差距(kpc)的一批分子云进行了成图观测(如下图)。结合内银盘及近邻贫金属矮星系的数据进行比较,团队发现低金属分子云与太阳附近的富金属分子云在动力学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

noxkiss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9651 黄豆:0
经验:9096
主帖:494回帖:8598
注册时间:2014-03-25
来自:国际米兰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4-08 08:53 第28楼  
拨云见日6618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0450 黄豆:3
经验:4994
主帖:345回帖:3863
注册时间:2024-01-18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5-22 21:11 第29楼  
太阿剑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4315 黄豆:1
经验:27951
主帖:124回帖:24430
注册时间:2007-11-24
来自:广西南宁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5-27 14:37 第30楼  
5月14日,由广西大学主导研制的CXPD03、CXPD04立方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作为“三体计算星座”首发星座的科学载荷,双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该系列卫星将依托自主研发的天基天文时域模型,对伽马射线暴等瞬变源实施在轨快速探测、证认与分类,并触发双星协同观测,开创了天文观测“智能感知-自主决策-协同观测”的新范式。
CXPD系列立方星是专注于暂现源X射线偏振探测的系列科学卫星,其宽视场偏振观测能力填补了伽马暴等随机性高能天体探测的技术空白。通过解析高能天体的磁场特性、几何结构和辐射机制,该成果将有力推动极端天体物理现象的研究进程。值得关注的是,CXPD03、CXPD04星搭载的偏振探测器作为中国空间站POLAR-2项目低能偏振探测器(LPD)的全尺寸工程样机,为学校承担的中国空间站相关研究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该系列卫星由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等机构组成的CXPD合作团队历时十年攻关完成。团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实现探测器核心器件、空间载荷研制、星载智能系统的完全自主可控,是我国首批通过国内技术完全自主研发的软X射线偏振探测空间载荷,展现了我国在空间天文载荷研制领域的尖端创新能力。
据介绍,伽马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马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增,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持续时间在0.1—1000秒。传统的“天数地算”模式,需将观测数据从卫星传输至地面进行分析,受限于传输速度和卫星观测视场,单个卫星无法快速响应调动其他卫星协同,只能被动地对单一视场进行观测,导致浪费大量数据。“借助我国自主研发的星载智能计算机等新型太空计算软硬件设备,此次发射的立方星在锁定伽马暴目标时,能快速触发星间智能网络,调度邻近卫星协同观测,构建联合探测矩阵,并自动完成目标分类及分析,突破传统伽马暴观测‘事后分析’的局限。”封焕波介绍,这将有力推动有关黑洞形成、宇宙早期演化等天体物理现象的研究。


5月17日,同样由广西大学主导研制的CXPD02系列立方星搭载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为后续更全面地开展伽马暴观测工作奠定基础。至此,由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国内多家专业院所历时10年攻关完成的系列立方星已有4颗卫星飞上太空,将共同为伽马暴观测科研工作服务。该校研究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从核心器件到星载智能系统的全链条自主研制。
“我们能够实现对伽马暴观测‘天数天算’了!”


太阿剑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4315 黄豆:1
经验:27951
主帖:124回帖:24430
注册时间:2007-11-24
来自:广西南宁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5-30 14:25 第31楼  



瑞鹤仙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651 黄豆:0
经验:290
主帖:0回帖:284
注册时间:2022-01-0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6-06 08:13 第32楼  
前22名发出来看下
太阿剑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4315 黄豆:1
经验:27951
主帖:124回帖:24430
注册时间:2007-11-24
来自:广西南宁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6-09 17:29 第33楼  
                
引用:
作者: 我爱桂柳
我的美国爸爸挺惨的,前十只有一个
       你爸爸挺拉胯的
-----------------------------------------------------
本帖发自掌上红豆!欢迎手机访问 hd3g.gxnews.com.cn  
拨云见日6618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0450 黄豆:3
经验:4994
主帖:345回帖:3863
注册时间:2024-01-18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7-04 10:52 第34楼  
太阿剑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4315 黄豆:1
经验:27951
主帖:124回帖:24430
注册时间:2007-11-24
来自:广西南宁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7-12 13:29 第35楼  
7月10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的最新一轮ESI学科统计数据显示,广西大学材料科学新晋ESI全球前1‰,最新世界排名第155位,国内排名第63位,成为该校第2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

这是继2024年9月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后,广西大学学科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材料科学迈入国际领先学科行列。截至目前,广西大学共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分别是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物理学、微生物学),其中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七。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