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事奇谈,奇图共享。
八一前走访战友,在广东大埔县待了三天,收获满满。
那天在去县城的路上,在县城入口处的梅潭河岸公路边看见一巨石端端正正的耸立在道路边上,晚上吃饭时好奇的向大埔战友问起此事。不问不知道,一问太奇妙!
这巨石叫“天印石”,有关“天印石”的传奇故事,听俺慢慢说来——
-------------------------------------------------------
2006年下旬,“珍珠”台风肆虐大埔,梅潭河畔一带公路边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6月2日午夜11时许,一声巨响,梅潭河畔,一块巨石从天而降,飞落在老虎岩地段公路旁,过往车辆、行人、路面毫发无损。此巨石高5.35米,周长16.6米,重约200余吨,宛如玉玺。“天印石”之名应运而生。
“天印石”从天而降,在当地引起很大轰动,有的说“大埔要出贵人了、······反正说啥都有”。总之,“天印石”代表着意志、代表着吉祥。
“天印石”其石其事,继续听俺慢慢说来——
采访当地老百姓,他们说“天印石”太神奇了:一块重约200余吨、高5.35米、周长16.6米的巨石从天而降滚落到公路边,路面无损、过往车辆、行人无损伤;它滚落到路边这个地方就不滚了,再滚多一滚就掉到梅潭河里去了,而且是直挺挺的站在这里,而不是横七竖八的躺在这里!这是什么天意?这“天意”是什么?老百姓众说纷纭。
继续听俺慢慢说——
你现在看到的“天印石”是俺2023年7月20日15:05分拍摄的(因有其他资料需整理,推迟到今天才上传发表)。
当地老百姓说:“天印石降落后就是现在这个姿势,模样也是现在这个模样,没有经过人工刻意整理,县政府为了保护“天印石”景观,只在“天印石”基座周围围上保护栏,起到保护作用。
继续说“天印石”——
“天印石”何止是一块石头?是石头更像是一块玉,像一方四方玉印重重的按在大埔大地上!大埔老百姓说大埔要出贵人了,不无道理。
俺为此采访了一位在县政府部门工作的同志,他说,老百姓的说法很多都是带有传奇色彩和想象空间的,但这块从天而降的“天印石”是千真万确的。大埔县“天印石”前出了名的有李光耀、田家炳、张弼士等,“天印石”后最大的官是正厅级,有过三位。
也许,大埔县更高级别的领导人才“好嘢沉底”,咱们不妨放眼未来,大自然的造化,有时不由得你信与不信。
从不同位置看“天印石”。
俺还有话说——
当地老百姓告诉俺说:“天印石”对面的山上还有一对老人脚印,有福气的人才能看得见。
俺在河对面的“天印石”旁边寻他千百度,看了又看,试图寻找“老人脚印”,证明福气系数。看了半天,看见了这个景象,不知是不是“老人脚印”?如果是,就是有福气了,买彩票中500W应该是迟早的事!如果不是,希望也有福气,俺大老远的广西玉林跑到大埔县,容易吗?给点福气不过分!
在“天印石”旁边修有一个石碑,叫《天印石景观梅潭画廊修建碑记》。
《碑》文是这样写的——
2006年下旬,“珍珠”台风肆虐大埔,6月2日午夜11时许,梅潭河畔,巨石从天而降,飞落在老虎岩地段公路旁。过往车辆、行人无伤、路面无损。此巨石高5.35米,上小下方,周长16.6米,重约200余吨,形似玉玺,“天印石”由此得名。9月被当地列为县重点保护景物,辟为梅潭河畔胜景奇观。2013年春,大埔县委、县政府提升改造县城至三河高速公路出口全程6公里的“迎宾大道”,精心打造仁和大桥至梅潭水电厂3.8公里的“梅潭画廊”。过程OO护路施工需要劈山斩石,为“天印石”景区安全,当地交通部门采取掘砌沙O等防护措施加以保护,并在复原“天印石”景观的同时,将扩路所剩空余地段,修辟绿化带、行人道和停车坪,进一步完善了“天印石”景区功能。
历时经年,今天功告成,重新开放的“天印石”景观与“梅潭画廊”景观彩灯交相辉映,与北岸修葺后的梅硿古道“磊鸣阁”、摩崖碑刻以及新建的“长寿公园”、“名人书法墙”、“人文壁画”、“石阵仙踪”、“梅潭寺庵”等古今景观相得益彰,为我埔人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探古、观光、休闲、健身的绝好去处,惠及百姓,造福社会,善莫大焉。特勒碑记事,以垂永久、
大埔县人民政府立
二0一四年冬月
-------------------------------------------------------------
碑文有的书写看不清楚,如有出入,以碑文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