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故乡那些事(二) (您是本帖第1095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18)
|
头衔:注册会员
:141 | :2 |
经验:25 |
主帖:11 | 回帖:14 |
注册时间:2023-04-29 |
来自: |
|
孩提时的故乡防城(时间约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地处边陲,是小乡镇,因而我们除了上学读书,课余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外,很少有机会(其实亦没有)参加文化、体育娱乐性的活动。即使有,于目前的眼光,根本不值一提,但在哪个缺衣少食,文化精神生活如沙漠一般荒凉的年代,有机会参与,高兴得如同过年,几十年过去,有的活动及情景还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可以经常参加的活动,依我看就是到电影院看电影了,不但是我们小孩,亦是全镇居民都喜欢参与的活动。说起防城电影院,上一定年龄的防城人都知道,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防城唯一的一间电影院。它地处防城镇中兴街,位于狗岭脚下,距防城中学、防城镇一小各二、三百米,是防城街的中心。由于小镇如同大农村一般,缺乏其它文化生活,它是全镇人民的焦点、活动的中心。电影院生意在当时极其火爆,每当华灯初上,电影院前的小广场就热闹起来、卖水果的、卖凉茶的、卖瓜子的纷纷摆好自己的摊挡,吆喝地做这些一两分钱的生意。我们小孩没有钱买电影票,电影开影前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想方设法混入电影院。
电影院工作人员开影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清场。因为很多没有买票的人,特别是学生哥仔在没有开影前,提前入场,藏身黑暗处,妄想蒙混过关,白看电影,所以电影院每晚都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隐藏途径及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防不胜防,如有的藏在座位底下,有的在躲在门角,有的跑上舞台用幕布把自己包起来,有些甚至藏到厕所强忍臭味坚持。电影院内有几颗大树,有很多人爬上树上,抱着树干,玩命地等,有次工作人员无意用手电往树上一照,嗖嗖一阵响,跳下了十多个人,把工作人员吓得半死。
电影未开影之前,最热闹是验票入场,几个入场口人山人海,呼兄唤弟,叫骂声此起彼伏、热闹过趁圩。其实,来看电影的,有相当一部分是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学生哥,他们手上确实拿不出这一角几分钱的购票钱。没有钱又想看电影哪怎办?他们采用几种方式入场,一是早早就站在门口,放长眼睛看有没认识的成年人入场,如果有就乞求别人带自己进去(按习惯,一个成年人可带一小孩)。此方法一般都可以实施,但哪有那么多熟人?即使见到熟人,但别人也可能带有人,所以,成功率不高。怎办呢?方法还是有的,他们学到了一招——“混水摸鱼”,即当人多入场,验票者应接不睱之时,趁机拉着一个持票者的衣服,冒充是此人带入的,从而混入场内。此一现象称为“拉衫尾”。“拉衫尾”防城人常作求别人帮忙的讲法,出处就在此。这是没钱没票入场的方法之二。混入场方法三是持假票进入,用此方法者一般都是胆子够大,脸皮够厚之人,假票有两份类,一是刚入场的票,叫别人约定一个位置传出去,持此票第二次入场,此票与原票区别在票的一部分已撕开过,握着撕开的地方,就如完整一张票,不松开手是看不出的,这种方法成功率较高;第二类假票是以前用过的电影票,只要颜色相同票面较整洁,就可以用。验票入场由于时间紧人多拥济,且大家都争先恐后,很难在此时辨别假票使用者,但电影院工作人员凭经验,每个晚上还是抓到假票使用者。他们用什么方法呢?说起来其实亦很简单,其一,他们抓住假票使用者心虚的特征,即验票时如表情紧张,目光呆滞不敢看验员,此人十有八九是假票者;其二,防城镇个小地方,人口不多,看电影都是本镇居民,且大多数都彼此认识,持假票者亦都是一帮有印象的小混混,他们持票入场抓他们没有错。遇到此情况,一般处理方法是大声呵叱和吓唬一下,碰到惯犯,可能留下教育一番,然后驱逐出场。
电影院管理运作其实很奇葩,除了放电影,机修、宣传是本院职工外,清场验票维护秩序有一帮不用支付工资的人帮忙,人数大概有七八个左右,防城人把他们称为“搏赏佬”(音译)。我们学生哥对他们恨之入骨,因为管得最严,抓得最凶。这伙人之所以得参与电影院的管理是有条件的,他们要么与电影院职工是兄弟,要么是亲朋好友,自己视自己为电影院的人员。他们很敬业,电影院未开影前早早就到位,比正式职工还准时,当时想不通这帮人这样做究竟为什么。现在想想,他们这样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都是下层体力从业者,社会地位底,得做电影院帮工,虽然没有工资,但地位提高了一大截,得到了羡慕的眼光,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此外,做了这份兼职,在看电影方面可帮亲朋好友忙,可帮买电影票,可免费让其入场,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的动力。
电影院既是我们孩童时玩的活动场所,又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场所,通过看电影,我们认识了无知的世界,懂得黑白善恶,无数的英雄人物鼓舞我们,使我们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了奋斗目标,可以说,是我们又一个启梦老师。家乡电影院你是我们孩童的记忆,又是我们人生奋斗的起点。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