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山歌来助阵!   (您是本帖第1014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 | 
| 头衔:注册会员 	
|  :4829 |  :96 |  
| 经验:1409 |  
| 主帖:175 | 回帖:1196 |  
| 注册时间:2016-05-16 |  
| 来自: | 
 | “山连水来水连山,壮古景区最好玩,游客到此不舍走,神仙看见想下凡。”一声声嘹亮婉转的山歌声响彻山水之间,引来众多行人驻足。8月10日,宜州壮古佬景区举行提档升级大门开通仪式暨宜州地方特色民间文艺和非遗美食文化展活动。
 壮古佬风景区位于宜州区刘三姐镇马山塘屯,壮古佬所在地是刘三姐生长的地方,也是壮乡山歌的发源地,是刘三姐山歌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主要区域。
 
 “大门以壮族帽子为原型,由原来的金黄色升级改造为更具壮族特色的图案,色彩更艳丽协调。”负责大门涂鸦工作的画家韦米宜说。
 随着爆竹声响起,活动正式开始。来自各地的歌王、歌手进行山歌男女对唱,歌词或是歌颂田野劳动,或是表达男女之情,或是讲述美好生活,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更好地传承刘三姐歌谣,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当天晚上,景区还举行“传唱三姐歌谣 畅享非遗神韵”山歌交流会,来自宜州区、柳州市融水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歌王、歌手、彩调艺术团轮番表演。刘三姐歌谣《欢迎贵客到宜州》以宜州风情为背景,展现宜州的风土人情和独特魅力;彩调剧《戏媒》以喜剧性的表演让观众捧腹大笑;彩调剧《三看亲》以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我将山歌文化融入景区,打造一个山歌爱好者集合地。”1994年,宜州壮古佬景区负责人潘红梅创办了该景区,在这之前她是一名导游,在看到外地景区大受欢迎后,她下定决心要宣传家乡的美景和文化。“山歌搭起友谊桥,也搭起经济桥,只有经济发展和把文化变现,才能吸引更多人前来游玩和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家乡的民俗和文化。”潘红梅这样说。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韦辰 实习生 龙源慧 通讯员 覃冠群
 
                            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