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河池论坛 → 河池旅游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本版版主:筱枫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精华主题 河池旅游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精彩文章(您是本帖第669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
动物森林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4829 黄豆:96
经验:1409
主帖:175回帖:1196
注册时间:2016-05-16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3-05-03 19:28 第1楼  
|帮助|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

  4月22日,南丹县蛮降农耕旅游景区内,人流如织,歌海如潮。由南丹县芒场镇人民政府和贵州省荔波县小七孔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黔桂边民第一届“三月三”民俗风情节拉开帷幕。


黔桂边民共庆“三月三”。

  地处黔桂交界的南丹县和荔波县,山水相邻,人文相亲。近年来,两地主动打通旅游交通网络,构建合作共赢的全域旅游协作,形成跨省合作机制,营造政策互通、交通联通、民心相通的良好发展格局。


俯瞰贵南高铁八仙双线特大桥。高东风 摄

  今年,广西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贵南高铁即将通车,河池与贵阳的时空距离被拉近至1小时,黔桂合作奔向更为广阔的空间。2022年底,随着天峨县下老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河池九县两区全部实现通高速,“6横7纵8支线”高速公路网形成,河池与百色、桂林、柳州、南宁、贵阳等城市的连接由曲变直,动脉畅通,百业振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世界长寿之乡、刘三姐歌谣文化、丝绸文化和铜鼓文化四个世界级旅游IP为媒介,河池更是将连接的触角伸向海内外,文旅“朋友圈”越来越广。  

从“双向奔赴”到“河湖对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4月25日,记者从位于桂黔交界处的南丹县芒场镇蛮降村驱车出发,不到10分钟就来到蛮降农耕旅游景区,这里毗邻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小七孔。走进景区,只见一座跨省5D玻璃桥横亘两座山峰之间,一头是贵州荔波县小七孔镇绿林村,一头则是广西南丹县芒场镇蛮降村。


位于蛮降农耕旅游景区的5D玻璃桥。


蛮降天空之境景区。李强 摄

  “这座玻璃桥,两个村的村民亲切地称之为融合发展桥、边民连心桥。”据南丹县全域旅游发展中心干部杨春利介绍,过去荔波、南丹交界处通过一座古石桥连接,随着这座跨省高空玻璃桥的建成,成为桂黔两地“双向奔赴”、联动发展的鲜活见证。

  2018年,两省区边界的荔波、南丹等7县共同签订了《黔桂两省(区)两州(市)七县跨省“党建+全域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政府间旅游协调会议制度,联手拓展旅游市场;


竹竿舞。

  2019年,荔波县与南丹县联手,共同打造蛮降农耕观光体验园,蛮降村投入70万元入股景区,村集体和部分脱贫户当上了“股东”;

  2021年,荔波、南丹达成跨省(区)旅游合作,围绕“创建黔桂民族生态文明旅游示范区、打造黔桂两省(区)旅游经济洼地”目标定位,共同实施“规划联建、交通联通、景区联创”等12条合作内容,开启河池旅游跨省区合作的先河;

  2022年,荔波、南丹联手开展为期三年的互免景区门票惠民活动,两县居民凭身份证到对方城市所有A级旅游景区享受免门票优惠……

  从“双向奔赴”到“河湖对话”,桂黔两地文旅联动协作之路越走越宽——


桂黔六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现场。 秦云 摄

  在天峨县与贵州罗甸县之间,随着龙滩水电站兴建,形成一个近400平方公里的千岛湖。同一道河湖,同一片水域,把南丹、天峨、乐业、罗甸、望谟、册亨6县紧紧连接到一起。今年3月30日,“我在红水河畔等您来”桂黔六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在天峨县下老乡举行,同步举行桂黔六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基地揭牌仪式。当天,六县联袂献上文艺表演、民俗展示、美食品尝等精彩活动,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近距离领略桂黔六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

  除了以政府为主体开展的对话联动,景区、景点间也在寻求串联,打造联动旅游经济圈。


罗城棉花天坑景区。卞谦裔 摄

  2022年以来,依托河池、柳州跨地合作共建契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棉花天坑景区以精品旅游线路为支撑,整合两地景区资源,打造罗城棉花天坑、长生洞、天门山及柳州融水双龙沟、梦呜苗寨等多景区共建共推、互联互通。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棉花天坑景区共迎来1.2万名游客。




“一键游河池”直通车正式开通。

  今年3月23日,“一键游河池”融媒体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助推河池旅游“线上”与“线下”的互联互通。平台提供河池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线上服务功能的同时,同步开展线下联动。4月16日,“一键游河池”直通车正式发车,首发棉花天坑景区。据了解,平台目前精选了罗城、巴马、南丹三县4条“一日游”精品线路,提供一站式线下直达服务。  

从“高铁旅游带”到“一体化发展”  日前,贵南高铁正式连通全国铁路接触网,通车运行指日可待。“高铁梦”照进现实,河池文旅产业乘势而为、蓄势待发。

  3月1日,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召开的贵南高铁沿线旅游带建设工作推进座谈会(河池)提出,要加强贵南高铁沿线旅游带建设,推进贵阳、南宁、河池等城市多方联动合作,实现文旅产业跨区域建设。

  “高铁时代”的到来,让河池旅游的脉动更加有力。


环江木论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据了解,河池计划打造的黄金旅游线路,将进一步激活贵南高铁沿线的环江、金城江、都安等县(区)旅游资源,辐射带动宜州、南丹、罗城等县(区)的文旅产业发展。同时,联结贵州优势旅游资源,形成连点成线、串线成面、连片抱团的组合式旅游发展格局。


金城江拔贡下桥美景。



都安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

  如何把“高铁通道”转化为“旅游通道”,让“过路经济”变成“落地经济”?大化、都安、马山三县谋求线路互连、客源互送的抱团式发展路径。4月20日,首届广西红水河(大都马)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高铁时代文化旅游转型升级与“大都马”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高铁时代下的广西红水河“大都马”旅游开发利用对策等议题展开研讨。

  近年来,随着河池金城江机场航线不断出新,高速公路里程不断增加,高铁、高速、机场交通网络实现联动互通,河池旅游“空中地上”“快旅慢游”的通达优势不断彰显。


游客泛舟巴马盘阳河。

  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金边屯经营一家“大自然乡村饭店”的吴老板怎么也没想到,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每天一到饭点,就有四五辆旅游大巴同时开进来,5层楼高的饭店顿时座无虚席,应接不暇。

  有着同样“幸福烦恼”的人不止吴老板一个。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河池旅游业迎来强劲复苏,借助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强劲助推,每天100余辆旅游大巴穿梭在东巴凤境内各大景区,为东巴凤“六个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的“旅游动力”。

  2021年底,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发展启动,三县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率先破局,开通东巴凤红色之旅等5条主题旅游公交线路,三县106个站点、62个景区景点形成旅游环线。


东巴凤旅游公交一体化。

  2022年11月9日,“一票游东巴凤”签约挂牌,游客手持一票,即可实现东巴凤三县48家A级旅游景区、农家乐、旅游点联动游览。

  随着东巴凤县城30分钟交通经济圈的逐步成型,过去三县各自为政、同质化发展的“内卷”状况被打破,旅游业实现同频共振、联动并进。

  2022年12月,广西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倾力打造广西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而范围涵盖河池市的巴马、东兰、凤山、天峨、都安、大化和百色市的右江、田阳、凌云、乐业共10个县(区)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就是其中之一。

  从“文化领跑”到“产业联动”  “景区还没有正式开放,我们就拿到了长久的演出合约,村民们又有了一份可观的收入。”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非遗传承人、白裤瑶非遗节目展演队队长韦林生告诉记者。与朵努社区毗邻的“瑶望天下”景区,今年与朵努文化旅游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合作社35名村民将通过为景区提供非遗展演服务,共享景区发展壮大带来的“旅游红利”。


美丽的朵努社区。

  朵努社区作为南丹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现居住着以白裤瑶为主的各族群众近6000人。“景区+社区”联动发展,不仅为景区注入独一无二的文化动能,更激发了社区移民群众参与旅游服务的热情,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借助旅游开发大放异彩,轻松实现安居乐业梦。


白裤瑶群众敲响铜鼓。



白裤瑶群众打陀螺。龙隆 摄

  今年2月24日,在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核心区东兰县举办的2023年巴英“壮族蚂拐节”民俗活动,吸引数万名中外游客观光探秘。巴英铜鼓会上,来自美国、伊朗、孟加拉国和南非等国的国际友人与游客一起,共同敲响300面铜鼓,感受河池铜鼓文化的神奇魅力。


围观巴英铜鼓会的游客众多。



中外游客共同敲响铜鼓。

  这是河池文旅联动发展的生动写照,依托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河池将文旅故事讲到海内外。

  依托“世界长寿之乡”金字招牌,近年来,河池常态化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巴马大健康饮用水产业发展论坛、巴马国际长寿文化节、巴马国际马拉松赛、世界大健康论坛、全球水论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峰会活动,“新时代健康中国的领跑者”的品牌形象愈发清晰。


宜州嘉联丝绸公司生产车间。权晟 摄

  文化领跑,产业联动。在“中国丝绸新都”河池市桑蚕主产地宜州区,已成功召开中国国际丝绸会议、全国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场会、中国丝绸大会暨中国丝绸交易会等多个国家级行业盛会,6A级最高等级生丝、蚕丝面膜等30多种桑蚕丝产品出口日本、印度、意大利等10多个亚欧国家和地区……河池茧丝绸这一百年“老产业”正奔向千亿“新丝路”,焕发新光彩。同时,通过开发桑蚕丝绸文化旅游项目等,宜州区推动蚕桑丝绸产业与旅游业、刘三姐文化融合发展,相得益彰。2022年,该区接待游客5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81亿元。

  前方风正劲,奋楫扬帆时。联动赋能下的河池旅游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持续前行,未来可期。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韦春 王月华 石惠蝶 通讯员 龙星荟

帖子奖励 发帖人获得奖励:+12 绿豆. . [操作人:筱枫 2023-05-04 11:25]
最近评分
操作人 操作时间 评价
筱枫2023-05-04 11:25好帖 ★★★
微笑的鱼~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40913 黄豆:0
经验:68644
主帖:37回帖:68564
注册时间:2012-04-06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3-05-03 22:35 第2楼  
筱枫的头像
头衔:版主
绿豆:249328 黄豆:2
经验:1855
主帖:40回帖:1693
注册时间:2005-12-27
来自:枫叶的世界枫叶的天堂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3-05-04 11:25 第3楼  
版主温馨提示:请网友点赞并转发朋友圈和工作群里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