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河池论坛 → 河池旅游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本版版主:筱枫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精华主题 河池旅游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精彩文章(您是本帖第728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3)
动物森林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4829 黄豆:96
经验:1409
主帖:175回帖:1196
注册时间:2016-05-16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3-05-03 19:11 第1楼  
|帮助|

  “咚打,咚打,咚打打打……”“壮族三月三”期间,桂西北的红水河两岸,铜鼓声响彻百里。这些清脆短促的铜鼓声,穿越千年的时空,在唐风宋雨明雪清霜中敲响,在热闹的山寨、蜿蜒的古道、斑驳的石板中回旋。如今,这些鼓声成为游客旅行途中最喜爱的音律。


中外游客探秘东兰“蚂拐节”传统民俗。高东风 摄

  河池有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侗族、水族等8个世居民族,多民族聚居让河池变成活化的“非遗博物馆”。勤泽格拉、“壮瑶大席”、陀螺秀、仫佬族刺绣、狼兵巡演等非遗展演让河池的文化更具内涵,更多姿多彩。


南丹白裤瑶群众打陀螺。龙隆 摄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振兴传统工艺,推出“吃、玩、赏、购”非遗体验游、乡村游等,促进非遗传承与旅游业共同发展。


“壮瑶大席”。 覃楚钧 摄
  非遗让旅游更具文化内涵

  来到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只见独具特色的民居在山间错落有致,仿若世外桃源。


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莫仪金 摄

  刚进村,远处的铜鼓声传来,声声入耳。跟随着声音走近,来到铜鼓坊,只见男女老少围在一起,敲打铜鼓、跳起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打起陀螺。他们身着白裤瑶传统服饰,场面震撼人心,氛围热烈喜庆。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已经成为朵努社区发展旅游业的金字招牌。“以前我们都是自己打陀螺玩,现在不光是我们白裤瑶群众在打陀螺,外面很多爱好者和游客也跑过来学习。”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裤瑶打陀螺代表性传承人何光斌说,“现在,我们不仅能靠打陀螺吸引游客增加收入,还能把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白裤瑶群众打陀螺。龙隆 摄

  瑶族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南丹白裤瑶族群众聚居区,随处可见穿着瑶族服饰的群众。


穿着瑶族服饰的群众。龙隆 摄

  记者见到瑶族服饰传承人黎绣荣时,她正跟白裤瑶的姐妹们坐在阴凉处,一边刺绣一边聊着家常。黎绣荣介绍,制作一套白裤瑶传统服饰需要经过纺纱、织布、描图、蜡染、刺绣、缝制等多道工序,还会受到天气和季节影响。完成一整套普通的便装大概需要花费半年左右的时间,若是盛装的话,至少要一年左右。

  “这里的老老少少都会制作白裤瑶的民族服饰。”黎绣荣说,现在村里的染坊成为很多游客感兴趣的地方,很多人前来观摩她们织布、染布以及刺绣。




朵努社区的染坊。王月华 韦虞 摄

  南丹县全域旅游发展中心驻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第一书记黎夏介绍,朵努社区是白裤瑶群众聚居区,社区内民族文化资源丰富,非遗项目众多,他们根据这些资源建立5个非遗作坊,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外出游玩已不再满足于单纯地看风景。

  非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将非遗与旅游业有效结合,能让旅游更具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影响力,有效满足人们在旅游中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白裤瑶群众演奏铜鼓。龙隆 摄

  “以前,我有在电视上看到过白裤瑶群众跳铜鼓舞的画面,但当我亲眼见到时,还是被震撼到,感受到了铜鼓文化的魅力。这是属于广西的,也是国家的,希望它能够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它。”年过七旬的游客莫可思激动地表达自己对非遗的热爱。

  非遗展演催热乡村旅游

  东兰县巴畴乡是大山中的一个小乡镇,全乡仅有1.5万人。“壮族三月三”期间,巴畴乡举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为主的民族风情村农耕文化旅游节,吸引上万名游客前来游玩。

  而前不久,巴英村举行的蚂拐节,更是将壮家特色民俗全部展示出来,吸引大批中外游客驻足欣赏,国内外多个主流媒体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转发巴英蚂拐节盛况。不少网红主播在抖音等网络平台上直播蚂拐节,有百万粉丝在线观看。巴英蚂拐节一时火遍全网。


巴畴民族风情村农耕文化旅游节民俗表演。龙隆 摄

  巴畴乡“火”起来,是非遗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的结果。近年来,东兰县筹措资金1.8亿元建设巴畴新城,厚植蓝衣壮、铜鼓、蚂拐等非遗元素,命名铜鼓路、歌圩路、筒噔路等街道,组织开展赛铜鼓、唱山歌等非遗传习活动。


群众敲响铜鼓欢庆“壮族三月三”。龙隆 摄

  为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巴畴乡通过“党组织领责、书记领衔、班子成员领办”,由乡党委书记带领班子成员开展“干部夜访”行动,多次组织“灯光会”“板凳会”收录非遗资料,邀请广西师范大学专家学者提炼恢复原始资料,一大批濒临失传的技艺得以留存。蛙婆爱情神话故事、七弦琴、玉兰公十二道砍石土司文化等27个民间传统文化被挖掘保护传承。


巴畴民族风情村农耕文化旅游节民俗展示。龙隆 摄

  非遗展演催热了乡村旅游,成为吸引游客的法宝。巴畴乡70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廖熙福说,以前打铜鼓没有那么多讲究,在田间地头、山尖坡顶,有4面或者8面铜鼓就可以开展活动了。如今不同,每次搞活动、敲铜鼓都特别隆重,会有很多游客来参观,每次都要盛装出席,节日要比以前搞得更加盛大。

  旅游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提到大化瑶族自治县,不少外地游客都会不由自主地咽口水,品尝大化特色美食“壮瑶大席”,已经成为不少游客来大化旅游的目的之一。

  大化县结合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以“山水大化、美食之乡”作为旅游发展定位,走“生态食材+美食+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打造了中国菜·全国省籍地域主题名宴、广西桂菜名宴“壮瑶大席”等壮瑶风味系列美食,先后被评为“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中国康养美食之乡”“中国最佳美食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佳康养美食旅游名县”等。




大化壮瑶风味系列美食。高东风 摄

  “壮瑶大席”共有58套佳肴88个品种188道菜,含有小菜、汤类、冷菜、大菜、热菜、小吃等12大类,充分展现了当地饮食文化特色。“壮瑶大席”中不少经典名菜都是非遗美食,韭鲜汤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韭鲜汤是古代大化县都阳、岩滩一带土司和瑶王接待贵客必上的一道菜,菜谱一直延传下来。2007年,一家餐饮店老板杜荣帅在大化岩滩镇偶然品尝到这道菜,觉得鲜美无比。随后,经过多方学习研究,他把这道菜搬上了餐桌。在2021年广西非遗特色美食大赛中,这道菜获得了金奖。央视主持人张腾岳曾经到大化品尝过这道菜,对其赞不绝口。

  “‘壮瑶大席’很有特色,突出了壮、瑶族的民族特点。很多食材我们在生活中都见过,但像这样集中将民族文化与美食融合在一起呈现的场景很少见,是一个亮点。”广西南宁中国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叶霖生对大化以非遗美食驱动旅游的做法表示肯定。




别具匠心的糯米饭。高东风 摄

  大化县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黎艳艳表示,“壮瑶大席”是壮瑶人民在悠久历史沉淀中创造出的精品美食,其中,不少菜品入选自治区和市级非遗名录,现在已经成为大化旅游的一张出彩名片。

  目前,河池市已有1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83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55项市级非遗项目、984项县级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位居全区首位。这些非遗历经千百年的沉淀,成为河池文化旅游发展的厚重底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田敏 龙隆 见习记者 覃裕镔 莫仪金 通讯员 韦哲 苏宏流

帖子奖励 发帖人获得奖励:+12 绿豆. . [操作人:筱枫 2023-05-04 11:24]
最近评分
操作人 操作时间 评价
筱枫2023-05-04 11:23好帖 ★★★
微笑的鱼~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40913 黄豆:0
经验:68644
主帖:37回帖:68564
注册时间:2012-04-06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3-05-03 22:35 第2楼  
筱枫的头像
头衔:版主
绿豆:249328 黄豆:2
经验:1855
主帖:40回帖:1693
注册时间:2005-12-27
来自:枫叶的世界枫叶的天堂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3-05-04 11:23 第3楼  
版主温馨提示:请网友点赞并转发朋友圈和工作群里
贝猪猪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73458 黄豆:0
经验:1249
主帖:10回帖:1218
注册时间:2010-06-12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3-05-05 16:10 第4楼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