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瑶山里“红途织梦” (您是本帖第579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8)
|
头衔:注册会员
:6010 | :115 |
经验:1517 |
主帖:245 | 回帖:1214 |
注册时间:2016-01-17 |
来自: |
|
国道355线大化都阳镇路段。黄高 摄
公路是构建乡村脉络的骨架,也是串联发展和活力的纽带。自2022年11月以来,随着广西深入推进“壮美公路”品牌建设,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壮美公路”建设项目落地实施,蒙尘多年的国道355线大化古河至都阳那肯段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升级大改造。这条曾四处扬尘的“疤痕公路”,蜕变出新的面貌。
如今,站在都阳镇那肯屯的红水河大桥上远眺,平坦整洁的公路如黑色玉带曲折延伸,将绿意盎然的林木和红瓦白墙的农家小楼串成一片,不远处是清碧澄澈的河水、层峦叠翠的青山,两相交映间构成了一幅充满勃勃生机的美丽乡村壮美画卷。
大化古河乡“壮美公路”建设项目是广西“壮美公路”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路衔接贺巴高速,畅通了“东巴凤”革命老区对外发展通道,同时串联着当地6个现代农业养殖产业园,形成了一条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精品文旅路线,该乡通过“公路+红色文旅+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惠及沿线3.3万多名村民的生产生活。
古河乡丹桂村农村公路。韦兆顺 摄
古河乡丹桂村建设美丽乡村。韦兆顺 摄
国道355线大化古河乡四联村路段。韦兆顺 摄
道阔坦途民心畅 瑶山乡里笑颜开
大化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县常住人口中,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93%以上,达34万人,由于地处大石山区,资源匮乏,大化各少数民族群众长期以来居住的地方基础设施条件差,生产生活相对滞后,因此对便利畅通的交通有着极其迫切的需求。
国道355线大化段是大化县古河、都阳、七百弄等13个乡镇往返县城的必经之路,是当地不可或缺的县域交通“大动脉”。古河乡“壮美公路”项目实施前,该路车辆往来频繁,各类重型车辆装载量大,导致路面出现大量的错台、裂缝等病害,道路抗自然灾害能力较低,部分临水临崖路段缺乏连续齐全的安全设施。公路基础设施的堵点难点问题,制约着当地区域交通网络的整体功能发挥及少数民族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古河乡红色文旅公路建设,广西大化公路养护中心和当地政府启动古河乡“壮美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起于国道355线大化古河乡路段,经都阳镇那肯村,止于贺巴高速百马互通节点,全长约19公里。将原来的水泥混凝土硬化路改造为沥青公路,路面宽度8.0米,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项目建成后,不仅方便沿线村民出行,对构筑乡村振兴公路发展新格局亦具有重要意义。
“以前这条路还没改造前,货车经过都能感受到地面震动,不仅噪音大,灰尘也大,我们经常灰头土脸的。现在水泥路改成了沥青路,干净整洁,还特别漂亮,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办实事、办好事!”提起刚完成改造的古河乡红色文旅公路,沿线的村民笑逐颜开。
“壮美公路”建设让国道355线大化古河至都阳那肯段告别了“大车轰鸣一身灰”的历史,褪去曾经的“伤疤”,道路焕发出“年轻面容”。取而代之的是干净平整的路面,规划齐整的标线,井然有序的交通,还有沿线焕然一新的红色文旅标志,一条富有生机的生态红色文旅公路在革命老区的红土地上继往开来。
国道355线大化古河乡路段。韦兆顺 摄
“壮美公路”施工现场。 梁汉音 摄
国道355线都阳那肯段景观展示墙。韦兆顺 摄
幸福花开红土地 革命老区焕新颜
“壮美公路”项目所在的古河乡、都阳镇是着名的红色之乡,也是百色起义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覃国翰将军故居、古河革命纪念馆、原都安瑶族自治县苏维埃政府等红色遗址。解放战争时期,滇桂黔边纵队桂西区指挥部在古河乡发布了《桂西人民起义宣言》。当地红色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
施工过程中,广西大化公路养护中心以红色精神为引领,时刻铭记为民服务的责任与使命,在建设过程中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解决临时用工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群众稳定增收。该中心全体职工和当地村民一道,凝心聚力,战高温、斗酷暑,在瑶山深处不断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全面奏响“赶超跨越”的冲锋号。同时,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示范公路,古河乡“壮美公路”从建设伊始就紧扣“红军之魂”,把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充分融入到建设过程中,利用本土红色文化和布努瑶民俗风情,同步推进公路文化建设工作。利用边坡打造“山水大化 美食之乡”景观展示墙,在公路沿线装饰红色标语图画、增设红色文旅雕塑,在沿河路段建设公路文旅驿站、打造民俗码头等路域景观。如今,在这条“壮美公路”上,红色鲜艳的三角梅悄然绽放,历史和现实融汇于红水河畔,红色印记和当代文旅交汇互通,幸福和振兴之花在红土地上盛开。
红色文旅公路的畅通,以红色足迹串联起一处处红色景点,讲述着壮瑶人民的革命英雄故事,纷至沓来的游客,既可在此静赏瑶山风光、壮丽红水河,亦可学史忆史、感受红色文化。对大化革命老区人民而言,红色品牌文化公路的建设,既是理想信念的坚定,更是红色精神的延续。
国道355线大化古河乡十二坡文旅驿站。黄高 摄
国道355线大化古河乡路段。韦兆顺 摄
路联道通产业兴 乡村兴盛生活美
在古河乡丹桂村,“壮美公路”和农村公路有序衔接,干净整洁的道路直达村民家门口,红瓦白墙错落有致、农田井井有条,“产业路”通达开阔,带动了乡村旅游和农业发展。
“现在这里的路修得好了,干净又平整,沿着公路就可以开车到家门口,有很多游客到丹桂游玩。我们不仅能在家门口做生意,还能更便捷地把蜂场采的蜂蜜运出去,我们后期还打算开办蜂蜜加工厂,做自己的特色产品。”当地村民覃猛高兴地说道。
依托公路带来的便利,丹桂村同步发展绿色蔬菜、种桑养蚕、中蜂养殖、七百弄鸡和光伏发电清洁能源等多种产业,以产业建设谋振兴促发展。村里建成了以辣椒、豆角为核心的230亩绿色蔬菜种植农业基地,并配套建设种苗培育基地和腌制菜加工厂,推进绿色蔬菜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22年,丹桂村生产销售绿色蔬菜3万公斤、蚕茧1000公斤、蜂蜜300公斤,出栏七百弄鸡3500羽,新建5000平方米光伏发电设施,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比上年度增长了45%。
“近年来,丹桂村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产业,打造红旅融合综合体,推出了以古河革命纪念馆为起点,经初心路再到覃国翰将军故居的‘重走初心路’红旅线路。我们将围绕建设古河红旅综合示范区的目标,把丹桂村打造成红色美丽乡村,绘就乡村振兴壮丽画卷。”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韦明泽说道。
红旅融合是丹桂村的发展核心。该村充分挖掘红色文旅村落的文化传承,建立环村将军步道,打造巴崩洞红色阵地,绘制红色墙绘景观,建设红色主题民宿,以红色文化景观改造增加产业附加值,使红色文化和田园产业实现融会贯通,实现了建产业路、美乡村景、富一方人的目标。便利的交通,丰厚的物产,使丹桂村更多农特产品走得出去,外地游客引得进来。现在的丹桂村已然成为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传统农业正逐步向红色文旅、休闲农业、现代农业优化转变。
公路畅通助发展,产业兴旺促振兴。现在的国道355线大化段车辆往来不息,大化的七百弄鸡、高山红柚、湖羊、沃柑等农特产品沿着公路从瑶山乡村走上了通往外界的“致富快车道”,各类资源要素加快流动汇聚,公路为沿线经济发展、旅游开发、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着有力交通支撑。
以路为弦,同心筑梦。随着以广西“壮美公路”为主题的公路高质量发展体系不断深化落实,路网持续优化、产业互联互通,红水河畔的公路路网和红色文旅交织相融,编织起了一个属于瑶乡人民的红色振兴之梦,书写着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通讯员 陆荣斌 唐敏秀 韦明泽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