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河池论坛 → 河池这个小山村走出73名海员
本版版主:筱枫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精华主题 河池这个小山村走出73名海员 精彩文章(您是本帖第638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3)
花开等花谢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4607 黄豆:103
经验:1313
主帖:136回帖:1137
注册时间:2016-01-01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3-04-13 11:19 第1楼  
|帮助|

2023年4月12日。
  连接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海天一线。“玉米和大豆长势怎么样了?”威洋号采砂船驾驶舱内,黄大响休息间隙,与妻子欧阳桂坛视频通话。
  莽莽群山间的凤山县江洲瑶族乡相圩村,峰峦延绵。“前天下了点毛毛雨,趁着土地湿润,我今天到地里施肥,希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欧阳桂坛答道。
  “你那边风浪不大吧?”
  “我在海上很安全,你放心。家里的事,辛苦你了。”

  1987年至2023年,相圩村的一个个家庭不断地上演着这样的“对话”,从书信到视频。36年来,73名村民走出大山、走向大海,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追寻着美好生活。
  这是一个中国农家的奋斗故事——出山、入海直至远洋,老家的房子从茅草房变成楼房,再到后来的在县城买房,黄大响和妻子努力改变着生活。
  这是一个中国农村的蜕变历程——穷困、温饱直至小康,一个个村民外出务工,再返乡建设家园,相圩村的面貌一天天悄然变化。
  
出山:摆脱贫困  相圩村距离凤山县城60公里,四面环山。蓝蓝的天空,曾经是1200多名村民能见到的最阔远的地方。

  “大山给了我们‘勇闯天涯谋幸福,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底气和勇气。”相圩村成为“凤山海员产业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显能就是见证者之一。


相圩村旧貌。

  相圩村民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跟贫穷“搏斗”。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的人涌向改革前沿广东省。“一批有胆识的青壮年劳动力,率先走出了大山。”韦显能说。
  1987年,在姐夫的介绍下,黄大登和同村的余华京到广东省东莞市一家私人小砖厂务工。珠江口春潮涌动,收入比干农活高多了。“一定要把山里的亲戚带出来。”1988年初,黄大登通过一枚小小的邮票,把广东招工的消息捎回了村里。
  “去,我们也去!有钱赚又包吃住,多好的一份工作!”收到来信,黄大响立刻回了信,着手南下事宜。
  1988年夏季的一天,天还没亮,18岁的黄大响就带上仅有的65元钱和一袋衣物,与卢志能、罗明天、龙绍令等8名村民,摸着黑走了2个小时山路,搭上前往凤山县城的班车,成为第二批出山的村民。
  他们进了东莞市新塘镇的一家私人砖厂。“师傅讲粤语,我们刚开始听不懂,还闹了不少笑话。”黄大响说,山里人勤快好学,他们很快就学会粤语,也掌握了相关技术,为日后转行奠定了基础。
  走出大山,贫困离他们越来越远。

入海:谋求幸福  上世纪90年代初,海运业务量呈现几何式增长,黄大响“嗅”到了收入更可观的海员招工消息。

  1991年,黄大响和同伴们从砖厂离职,到附近码头当起了海员。作为新手,他们一开始只能干保养、维修、除锈等苦累杂活。


相圩村海员在海上的工作照。


  咸咸的海风,蔚蓝的海面,翻滚的海浪……第一次登船出海,黄大响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朴实的山里汉“根本找不到词语形容大海的辽阔”。
  “刚出海时,就一个字,晕!有点像以前在相圩到县城的崎岖山路上坐的班车。风浪大的时候,晕船的情况特别严重。”黄大响说,起初,他们一上船就头昏目眩,只能作业一个小时,严重时一天会吐好几次。
  “海水是咸的,工作是累的,但当时一个月500元的收入是甜的。”黄大响等人在码头挣来的一笔笔钱,被换成一张张寄往家里的汇款单,也成了一条条吸引村民们外出的广告。
  1991年至2013年间,相圩村掀起了一股“海员风”。“村里外出当海员的人最多时,有73人。”韦显能说,外出的村民分散在东莞、番禺、肇庆等港口之间,也有到鄱阳湖、长江口等地工作的。
  “海员风”不仅“吹美”了村民的家园——家家户户建新房子,“吹甜”了村民的生活——家家户户衣食无忧,也“吹富”了村民的口袋——家家户户收入稳定。


相圩村被授予“凤山海员产业村”。


  2017年,相圩村被授予“凤山海员产业村”。一时间,相圩村成了周边村子羡慕的对象。

远航:奋斗不止  2013年,黄大响、龙超成等人再次调整“航向”,跟着福建老板来到马六甲海峡打拼,当上了国际海员。

  “出国当海员的工资更高呀!我们农民想的,就是把日子过好。”2014年,黄大响入职“威洋号”采砂船,成为该船的轮机长,“相圩村在马来西亚当海员的人数,最多时有14人。”


卢志强坐在威洋号采砂船驾驶舱内驾驶。


  刚到马六甲,他们担心出现语言交流问题,但当地大多数人是讲中文的华裔,“让人有种出国了但好像又没出国的亲切感。”
  “我们只是普通海员,但他们知道我们是中国人,非常尊重我们,这让我十分感动。”黄大响说,这就是国家强盛的体现,让他们在国外“腰杆也很硬”。




海员们在马六甲的工作日常。


  “马六甲海峡尽管没有台风,但印度洋季风会带来七八级大风,让船晃得厉害。”黄大响说,面对这样级别的大风,长80米、宽13米的船就是汪洋上的一片小叶。
  “我们都是风平浪静才会出海,海上风云变幻,会偶遇大风,大家就尽快到附近港口躲避。”龙超成说,这些年,他们已经练就了在浪尖“跳舞”的本领,熟识了海上的情况。


采砂船。


  海上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相圩村的海员们不断往返于大海与码头之间,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奔波。
  他们给家里发来的外汇,不断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返乡:创业致富  路通了、网联了,村里的产业也逐渐发展了起来。

  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政府不仅给村民提供产业奖补,还免费提供培训技术,不少海员从海上回到山里,发展特色产业。


如今家家户户建起新房的相圩村。

  班华辉是早期与黄大响一道出山的“拓荒者”之一。2020年,班华辉回家过年,他发现母猪养殖前景较好,再加上年纪大了,孩子们都希望他待在家里,少些奔波劳碌。于是,他回家搞起了养猪产业。
  刚开始资金短缺,村“两委”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发放2000元资金,鼓励班华辉发展壮大养殖业,他还在银行申请到5万元的贴息贷款,用于建造养殖场。
  养殖经验不足,班华辉便加强学习养猪相关知识,在购买饲料、兽药时,虚心向业内专业人士请教;在培训过程中,积极与专家探讨,通过一步步努力,逐渐掌握了养猪技术。
  “我的10头母猪生了50多头小猪,小猪行情最好时一头可以卖1000块,除掉成本,一年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班华辉说,以前村里没产业,不得已远离家乡,现在村里越来越好,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喽!”
  养猪牛、种油茶、种甘蔗……相圩村的产业越来越多,安静了很久的小山村,又热闹了起来。

坚守:乡音不改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黄大响等人被迫留在了马来西亚。这一待,就是3年。

  3年里,很多港口被迫停工,也有人在中途放弃选择回国,但黄大响、卢志宇、卢志强、卢志能、龙超成等人咬牙挺了过来。
  其间,他们保持海上作业,想家时就打个电话报平安。“乡音是枯燥的航海生活中最好的‘解药’。”龙超成说,虽相隔千里,但能与家人通话,“心里是暖的,有时说着说着,也想哭。”

  2022年底,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黄大响、卢志宇、龙超成等人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
  “回来之前就通过微信群和新闻知道家乡的变化,但百闻不如一见。”面对记者的采访,黄大响打开了话匣子,分享了相圩村海员的奋斗故事,也开心地说起了自家和家乡的变化。


黄大响一家四口的合照。


  “我不仅改建老家房子,也在县城买了房子,家里吃穿无忧。”说起自己这些年的“成绩”,黄大响满脸的笑意。
  从为穷所困的小山村到车水马龙的东莞市,再到灯火辉煌的国际都市马六甲,从一名山里农民到普通工人再到国际海员……36年来,相圩村一个又一个的黄大响,用勤劳拼出了如今的幸福。
  对于未来,黄大响说:“想要的东西还是挺多的,一点点去实现吧。”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潘剑 石惠蝶 通讯员 班彩立

帖子奖励 发帖人获得奖励:+10 绿豆. . [操作人:筱枫 2023-04-13 12:42]
最近评分
操作人 操作时间 评价
筱枫2023-04-13 12:41好帖 ★★★
筱枫的头像
头衔:版主
绿豆:249328 黄豆:2
经验:1855
主帖:40回帖:1693
注册时间:2005-12-27
来自:枫叶的世界枫叶的天堂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3-04-13 12:41 第2楼  
版主温馨提示:请网友点赞并转发朋友圈和工作群里
农侬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7469 黄豆:0
经验:2684
主帖:6回帖:2534
注册时间:2004-12-24
来自:广西南宁地区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3-04-16 05:08 第3楼  
色静顿错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5540 黄豆:159
经验:6133
主帖:411回帖:5693
注册时间:2022-02-11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3-04-17 09:59 第4楼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