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注册会员
:26455 | :47 |
经验:24303 |
主帖:718 | 回帖:23275 |
注册时间:2007-12-26 |
来自:广西梧州 |
|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藤县是一方古老而美丽的热土,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区位明显,交通发达,基础扎实,潜力无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憧憬藤县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满怀,全县上下要接续奋斗,创造新的辉煌。
(一)坚持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围绕“产业强县”,把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做大特色工业。“十四五”工业发展目标,就是全力打造形成400亿级冶金新材料产业、300亿级林业产业、200亿级陶瓷产业、100亿级造船及钛白产业的主导产业发展阵势。打造400亿级冶金新材料产业,是以梧州千万吨冶金新材料基地为载体,建设以冶金新材料、钢铁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链。打造300亿级现代林业产业,重点是以建晖纸业(广西)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广西国旭东腾人造板有限公司年产35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等龙头项目带动高档纸业和家具全产业链发展,并谋划建设(藤北)现代林业热电联产循环园区。打造200亿级陶瓷产业,主要是加快蒙娜丽莎二期、欧神诺藤县第二生产基地、宏宇、简一等项目建设,并再引进一批顶级陶瓷生产及配套企业落户,打造全国产业链最齐全、销售品牌最集聚的陶瓷产业基地。打造100亿级造船及钛白产业,重点是建设以流域新能源船舶为主的智能船舶制造基地,积极培育以钛白粉制造为龙头的新材料涂料产业集群,延伸发展美白日化、绿色轻化工产业。
做精农业产业。压实“菜篮子”“米袋子”大宗农产品供给行政首长责任制,推动以生猪为首的产业链开发和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建设,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围绕市场需求谋划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园区提升工程,打造粉葛、八角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扩大六堡茶、油茶的种植面积,培育壮大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巩固提升农业装备设施水平,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以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为契机,升级我县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水平。持续深化农业改革,结合创建自治区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和实施土地流转突破行动,建设一批农村“三变”改革典型。以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引领农业科技集成应用创新,以开展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培育更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做强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物流、金融、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商贸、旅游、健康、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加快发展港航物流、大宗商品物流、专业仓储物流,不断提升物流业服务水平。重点推进中和国际陶瓷交易中心、三坡物流中心、东胜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使用。科学谋划旅游产业,着力推进新马村至禤洲岛西江特色旅游线路、石表山景区等建设。
做优新经济新模式。牢牢抓住藤县农业产业链条模优势,资源型工业产业基础优势和物流人流交通优势,紧密对接大湾区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充分挖掘本地应用场景,全面加快总部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发展。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优化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智能化工厂、数字文旅、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网络教育等传统业态的赋能升级。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4G、5G网络速率及覆盖率。
(二)坚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战略,围绕产业核心打造东融发展新格局
聚焦藤县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找准“向东”开放合作着力点,持续推动“东融”发展走深走实。
创新工作方式,强化精准招商。围绕主导产业,聚焦要素投入和产出效率,全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招商引资新标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围绕自治区开展“ 三企入桂”活动、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和梧州市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靶向招商行动,重点加强顶级陶瓷企业及轻型化工新材料产业对接,争取早日落户。加快推进建晖纸业落户和顺风钛业落地投产,加强与相关上下游企业对接,完善新材料产业链。重点抓好造船、林产林化产业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实现引进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条产业链,推动优势产业快速聚集发展。
建强园区平台,承接产业转移。把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阵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主战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载体。健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推进我县与临港经济区合作共建机制建设。做好绿色化工新材料园区布局优化调整和管理整合提升,促进要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高质量打造“钛白之乡”。加快推进陶瓷园区2、3期建设,争创全国物流示范园区。按照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精简节约原则,规划建设(藤北)现代林业热电联产循环园区,流域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乡村振兴绿色循环产业园。出台闲置土地盘活办法,盘活园区闲置土地和厂房,推进节约用地,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互联互通,促进融合发展。全力构建通达、便捷、绿色、安全的交通发展新格局。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完善港口码头岸线布局,推动我县与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港港联动,集装箱直达运输班轮化。重点推进柳州至广州铁路(柳州至梧州段)藤县北站及藤县北站货运枢纽,平南至岑溪高速公路、容县至苍梧高速公路,藤县津北至太平、潭东至富吉“二改一”及梧州三龙至藤县津北二级公路、藤县濛江至平南丹竹二级公路建设。全面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启动乡村现代化电网示范区、县域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能源互联网及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集中式风光电厂、南方电网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等一批重大新能源项目建设。
(三)坚持补短板固根本第一抓手,努力建设高品质人居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让城市更加宜居、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优化关键节点,提升城市面貌。稳步推进“撤县设市”,加快推进田寮、东胜、杉花根、津北“四大新区”开发建设,完善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配套功能,全面提升新区集聚力。以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县为契机,扎实推动老城区改造,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城镇街道市政设施改造提档,提高城镇品质。实施路桥畅通工程,升级优化城市道路,完善公交系统,加快禤州大桥及引道工程、发展大道(西段)等项目建设,实施西江两岸道路工程、田寮片区沿岸道路工程等项目,改善县城道路交通状况。完善城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东西南北”进城道路沿线绿化亮化和附属配套设施,推进城区内“三纵三横”街道改造提升,巩固提升一河两岸灯光立体景观带。加快建成挂榜岭公园3期、滨江公园、津北体育公园,推进东山公园、田寮公园、河东文化广场的整体建设改造提升,因地制宜打造城园合一、充满活力的“园林城市”。
推动城镇建设,完善集群功能。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全面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垃圾转运站收集和无公害化处理设施等,构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减量化系统建设,实现城乡生活环境整洁美丽。高起点、高定位打造以藤州为重要载体的功能齐全中心城镇。把太平打造成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人文和谐的县域副中心,带动周边乡镇乃至整个县域的城乡发展。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突出塘步陶瓷、同心米粉、金鸡中草药、古龙八角、和平粉葛特色小镇的城镇定位。
坚持生态优先,打造优美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提升全县域生态颜值和环境品质。持续开展工业源、农业源、移动源、城乡面源大气综合治理,逐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浔江、北流河等重点流域环境治理,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快县城备用水源项目建设,巩固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推进城乡污水管网全覆盖,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整治,有序铺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快推进矿山复绿,巩固提升水库安全保障,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对陶瓷、新材料产业工业废弃物、废气排放的防控管控,鼓励陶瓷、钛白等工业废渣的循环再生利用。全面落实林长制,统筹好“植绿”“管绿”“护绿”,加强巡查管控,坚决遏制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
(四)坚持深化改革第一动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
改革创新是经济行稳致远的根本动力。继续推进改革,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把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数字政务建设,推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和流程再优化再提升,实现“一网通办”“一事通办”。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承诺”审批、“容缺”审批,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鼓励上市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县设立全资子公司。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政府诚信、商务诚信建设,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推进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和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化体制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
落实落细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努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积极对接国家、自治区、梧州市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布局,积极引导陶瓷、钛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打造更多先进生产线,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促使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名企入藤”计划,重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引进更多创新能力强、科技实力高的企业,鼓励我县企业与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相关单位合作共建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
(五)坚持民生需求第一导向,促进共建共享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完善广覆盖、普惠性学前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不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谋划推进新藤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建立完善校企合作机制,重点加快培养我县工业发展方面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专业化高素质的名优教师培养机制。强化民生保障服务。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统筹推进扶老、救孤、助残等福利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健康藤县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加强重大疫情应急体系、物资保障体系和救治基地、传染病救治网络建设,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三医联动”,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