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注册会员
:9738 | :27 |
经验:4483 |
主帖:313 | 回帖:3291 |
注册时间:2006-03-01 |
来自: |
|
我让Kimi写一篇,他一挥而就,洋洋洒洒就是一大篇:
党员干部应锤炼“后其身而身先”的觉悟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此言出自《道德经》,意为把自身利益置于身后,反而能成为众人之先;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党员干部当深刻领悟此中真谛,锤炼“后其身而身先”的觉悟,以无私无畏、担当奉献的精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冲锋陷阵、建功立业。
“后其身而身先”,是一种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豁达境界。在物欲横流、诱惑丛生的当下,一些党员干部被名缰利锁所束缚,汲汲于功名利禄,热衷于争权夺利,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抛诸脑后。而那些真正具有“后其身而身先”觉悟的党员干部,却能超脱于世俗名利之外,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个人的荣辱得失。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任职期间,面对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带领干部群众深入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身心投入到治理“三害”的工作中。他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一心只为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最终以身殉职,却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不朽的丰碑。这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后其身而身先”觉悟的生动体现。党员干部只有摒弃私心杂念,不为名利所累,才能在工作中心无旁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后其身而身先”,是一种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和复杂矛盾。一些党员干部面对困难和挑战,往往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不愿负责,把矛盾和问题往上推、往下压、往外转。而具有“后其身而身先”觉悟的党员干部,则是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把困难和挑战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自己的责任担当。黄大发同志为了改变家乡缺水的困境,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生命渠”。在修建水渠的过程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带头攀爬悬崖、勘察地形,组织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让清泉流进村庄,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用水难题。他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得失,一心只为群众谋福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党员干部要以黄大发同志为榜样,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勇挑重担、建功立业。
“后其身而身先”,是一种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必须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谷文昌同志在东山县工作期间,面对风沙肆虐、旱涝灾害频发的恶劣环境,他始终心系群众,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他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治理风沙,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让东山县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他没有考虑自己的政绩和利益,一心只为群众谋幸福,用一生的坚守和奉献,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以“后其身而身先”的觉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后其身而身先”,是一种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表率意识。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影响着群众对党的认知和评价。因此,党员干部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遵守纪律、廉洁奉公的模范,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模范,做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模范。只有这样,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才能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安逸的晚年生活,主动回到家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他不图名、不图利,只为给家乡的群众留下一片绿洲。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他始终以一名普通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与林场职工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他的这种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敬佩,成为党员干部的楷模。党员干部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时刻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准则,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后其身而身先”,是一种舍我其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员干部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必须保持舍我其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后其身而身先”的觉悟,勇立潮头、奋勇争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壮丽篇章。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数百万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脱贫致富的花朵。在疫情防控一线,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逆行出征,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奋战在抗疫最前沿,筑起了一道道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固防线。他们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得失,一心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战胜疫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奋斗精神。党员干部要以他们为榜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后其身而身先”,是一种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党员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和人民做事,决不能用来谋取个人私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却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败坏了党的形象。而具有“后其身而身先”觉悟的党员干部,则是把个人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们不求回报、不图名利,只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终身。孔繁森同志在西藏工作期间,为了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他把工资的大部分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甚至不惜献血换取营养费来救济孤儿。他没有考虑自己的家庭和个人利益,一心只为群众谋福祉,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党员干部要以孔繁森同志为榜样,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职责使命,把个人的一切都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以“后其身而身先”的觉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后其身而身先”,是一种高瞻远瞩、顾全大局的战略眼光。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些党员干部对改革开放存在疑虑和担忧,不敢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而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勇气智慧,毅然决然地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他们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和风险,一心只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以“后其身而身先”的觉悟,引领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党员干部要以他们为榜样,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自觉把本职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后其身而身先”,是一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影响着群众对党的认知和评价。因此,党员干部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遵守纪律、廉洁奉公的模范,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模范,做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模范。只有这样,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才能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期间,面对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他身先士卒,带领干部群众深入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病痛,亲自去查风口、探流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干部群众树立了榜样。在他的带动下,兰考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治理“三害”的热潮,最终使兰考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员干部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时刻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准则,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后其身而身先”,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以“后其身而身先”的觉悟,淡泊名利、勇于担当,心系群众、严于律己,一往无前、无私奉献,高瞻远瞩、以身作则,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
|
|
|